大热天我心甘情愿背回一包没多大用处的书,只是因为书的主人是她

大热天我心甘情愿背回一包没多大用处的书,只是因为书的主人是她

“我准备把旧房子租出去,有一些书不知你能不能用上……”周五晚上接到李老师电话。

不等李老师说完,我赶紧响应:“太好了!我明天去看。李老师,你看我什么时候过去合适?”

“十点左右吧。我提前过去整理,你到了也该整理好了。你还记得地方吗?最里边那栋楼……”李老师又一次把住址详细告诉了我。

挂断电话,我有点小发愁。本来周六上午安排了事情,现在得中断了;这么热的天,一来一去一个上午就没了;更关键的是,我对李老师那边的书不怎么感冒。

搁从前,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我早高兴得蹦到天上去了,可现在没有这种冲动了。

近些年,我已经度过了“书荒”时期,自己陆陆续续买了不少书,可能应验了袁枚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家里的书还有很多没有看。

我嫌纸质书携带不便,又与时俱进买了kindle。kindle存储量大,携带方便,出门带着它,简直就是带着一座能移动的图书馆。

可是,李老师的好意我不能拒绝,那就去一趟多少挑两本吧,也许有自己想要的呢。

去李老师家的老房子没有直达车。我八点半就从家里出发,步行两站,又等了半天车,还没到目的地呢,已经流了好几身的汗。



九点五十,我敲开李老师的家门。一进去,我就看到茶几上分门别类放着李老师以为我能用上的图书,全都是纸张泛黄很有年代感的样子。

我拿起最边的一摞翻看,一套王力的《古代汉语》,一套《中国古代文学史》,都是高校的教材。我自己那套前几年搬家才处理掉,不可能沉甸甸再背一套回家吧。

李老师的老伴儿也曾是语文老师,可他都快80了,想想他的书会有多老!果然,我还看到了特殊时期大学生编写的《论语》集注!

翻开这些书,纸张泛黄变脆,有些地方还有可疑的污迹,字迹似乎也变得模糊了,真看的话估计眼睛受不了。

李老师在旁边满怀期待地看着我翻书:“如果哪本书里边有一句话你能用到,我觉得那本书就算发挥了作用。”

我不装满一大包书扛回去怎么对得起李老师?

我掏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大袋子,开始往里边装书。我先装了几本鲁迅的集子,其实我的kindle里有鲁迅全集;又装了一摞讲解古诗格律的小册子,有时间翻翻吧……好些书都是竖版繁体字,看起来虽然没有问题,可是还是不太习惯。

挑挑拣拣,很快就装满了一包,不过还是不到李老师挑出来的六分之一。我解释说其他书家里都有了,李老师说那她就处理了。我知道这个处理其实就是卖废纸了。唉,这些书的去处也只能这样了。

谢了李老师,我背起沉腾腾一包书出了门。单是走出小区就歇了好几次,我深切地体会到“远路无轻担”这句俗语的含义了。

一出小区,我马上招手叫了一辆出租,又出了好几身汗才把书背回家里。

直接把这些书处理掉,我暂时还做不到,那就得在本就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挤出点空间给它们容身。

想到离开时李老师欣慰的表情,我觉得这一趟折腾,值!

李老师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辅导老师。

我师大毕业分到中学,办完报到手续已经快中午了。办公室干事带我去见辅导老师,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都可以问辅导老师。

干事把我领到校园东北角的筒子楼,上到二楼东头,过道里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瘦小干练的女人正在蜂窝煤炉子上下饺子。干事为我们做介绍:李老师,这就是新分来的小张;小张,这是学校给你派的辅导老师,教数学的李老师。

那天是学校行政人员上班的日子,主要就是布置开学工作,做好新学期的各项准备,老师们第二天才上班,也就是说,那天是李老师暑假的最后一天,我的到来,让李老师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

李老师热情地把我让进一间15平米的屋子。她的爱人和儿子正围着茶几吃饺子。我那天的午饭就是在李老师家吃的饺子。

这间15平米的房子,差不多成了我的另一个家。结婚前,我在这里吃过很多次饭。

大四虽然经过了一个月的实习,可怎么教书,怎么当班主任,依然云里雾里。我就这样两眼一抹黑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带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李老师年纪大了,刚刚卸掉当了几十年的班主任,做了我的辅导老师。

报到前,李老师根据经验,事无巨细地交代我各种注意事项:收费一定要细心,跟钱打交道马虎不得,开给学生的收费单子要准确无误,哪个地方要大写,千万不能出错;怎么去领课本,怎么发才能避免出错;如何排座位怎么物色班干部……

因为心里没底,我显得特别虚心好学,把李老师的叮嘱一一记录下来。我暗自庆幸:如果没有李老师,我绝对抓瞎了。

没想到收费时我还是出了错。倒不是钱数对不上,而是收费本出了问题。总务处给每个班主任发一个收费本,很厚,一个班用不完。我开收费条的时候,写错了一张,就习惯性地顺手一撕,揉吧揉吧扔进了垃圾筐。

给财务室缴费的时候,会计一看收费本上的序号对不上,查了半天,才翻到我撕掉的那一页。财务室门口还排着队,她一下子怒火万丈,训斥我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还大学生呢,连写错了也得留下尸首都不知道,让我自个儿想办法解决去。

正式上班第一天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训,我一下子懵了,木木地愣了一会儿,才想起回教室翻垃圾筐。可是,我按李老师交给我的方法物色了一个临时生活委员,这个委员太负责了,已经把垃圾倒掉了。我又去垃圾池看,哪里还找得着一个团成一疙瘩的小纸片?

一开始就出了这么大差错,我欲哭无泪,不知道怎么收场。

有人告诉了李老师。李老师找到我,安慰了半天,又教我写一个情况说明,检讨自己没有经验,态度要诚恳。我写好后,李老师把说明贴在撕掉的地方,叠得和收费本的大小一模一样,然后带着我去找会计。

李老师谦和地替我一个劲地给会计道歉,会计不好意思了,也检讨自己刚才太忙了,说话有点重了。

处理完这件事情,李老师看我情绪低落,硬拉着我去她家吃饭,还开导了我半天。

不久,我发现学校老师的孩子全放在我班上。这太奇怪了,我一个新手,老师们就这么信任?当然,我很快就知道原因了,因为李老师是我的辅导老师。

我这才了解到李老师带的班届届都是年级最好的,学习,纪律,各项活动……学校所有的评比,无出其右。

一上班就遇到这么一个老师,我太幸运了。

年青人带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和学生的关系过于亲密。学生跟我没大没小,上课前放学后都挤在我宿舍里不愿离开,上课气氛过于活跃,导致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引来非议。

李老师告诉我,初一的孩子还小,缺乏分寸感,还没有学会分清场合,对这些孩子,最好有好心少给好脸,该严肃时就要严肃,这样正常的教学才能保证。

我稍稍调整了一下,效果果然很好。

李老师教我怎么管理学生,怎么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怎么和家长打交道,怎么协调和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我在李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第二年,学校推荐李老师评选全国优秀教师。经过层层选拔,李老师光荣当选。在中小学,这个荣誉非常之高,全区都掀起了学习李老师的热潮。

表彰会上,有领导参加,还有媒体,议程很复杂,领导讲话自然少不了,还有李老师以前的学生代表发言,我作为弟子也被安排发言。

李老师的学生是个记者,她可能不知道自己要发言,讲话时语无伦次,显得在她后边发言的我水平还不错。

在各种向李老师学习的大会上,都少不了介绍李老师的事迹,学校就让我当了李老师的代言人。

最大的一场事迹介绍,是教育局安排的,有上千人参加。我发挥语文老师的优势,把李老师的事迹写得极煽情,有细节,有议论,有抒情;有气势磅礴的排比,有各种花哨的比喻,还有一堆的设问反问……

我脱稿讲了四十多分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后来,李老师对我说她真的没做什么,老师们都是这么工作的,这么高的荣誉落到她身上,她真的受之有愧。还有我写的稿子,把她写得太好了,她坐在台上很不自然,如坐针毡,觉得我介绍的是别人,不是她自己。

我反思了一番:如果当事人这么觉得,那说明稿子一定有问题。

从此,我认定文章好坏的标准有了变化。后来,我写东西不再追求佳词丽句,很快告别了学生时代华而不实的文风,文字变得朴素了。

李老师没有教过我怎么写文章,我的文风却实实在在受了她的影响。

退休后的李老师,一直在关工委兼职,完全利用业余时间,也没有任何报酬。李老师用自己积累了一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继续发光散热。

机缘巧合,我有幸出版了一本和班主任工作有关的书籍——《做学生最好的成长导师》。李老师拿到书后,不但认真看了,还打电话告诉我书里写到的师生关系让她反思了自己当年做班主任的方法,觉得严厉有余,慈爱不足。她很难过,好几天都睡不踏实。

一个功成名就的全国优秀教师,在退休多年后,还要解剖自己,反思往日的工作。李老师以实际行动,教给我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工作,这对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其实,时代不同了,师生关系才有了这些变化吧。有多少学生至今还感激李老师当年的严格教育才成就了后来的自己,李老师不用自责,她应该感到欣慰。

十年前,大喇叭架在学校家属楼外边,冲着家属楼大声聒噪,宣告家属楼要被拆掉。

李老师得知后,担心我没地方住,让我搬到她姐家,算是帮她姐看房子。李老师的姐姐去南京带孙子了,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房子就在端履门,坐46路车上下班挺方便。

那是一套房子啊,在当时的西安,那个位置那个面积租金怎么也得一千左右吧。

这样的事情大概很难再出现了。

我每年春节都会去给李老师拜年。

李老师总是责怪我不该带东西,只要能来说说话就很好了,然后就是让我吃这吃那,甚至是逼着我吃这吃那。

我离开时,李老师总要把怡口莲啊藕粉啊什么的装起来,非让我带走。

李老师退休20多年了。她是一个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让我非常感激的老师,也是一个像母亲一样让我感到温暖的老师。

李老师不是我上学时的老师。

李老师是我工作后的老师。

李老师的名字叫李蓉莉。



作者简介:清涓,中学教师,工作之余喜欢涂鸦,散文散见于《读者》《读者》(原创)《西安晚报》《燕赵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