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一家公司不到一小时蒸发了1个亿!一查犯人居然是“初中生”

余杭一家公司不到一小时蒸发了1个亿!一查犯人居然是“初中生”

“我们做好了万全的风控,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开户许可证、公章、财务章、法人章、U盾和密码器全在我们这,可是1个亿就在不到1小时之内‘蒸发’了。”



说起被骗的这事,余杭某科技公司的老板何某既后悔又摸不着头脑。2019年6月28日,余杭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先后批捕了以黄某等9人组成的特大诈骗犯罪团伙,他们通过粉饰一家空壳公司可以做银行2亿“结构性存款”业务为幌子,成功从余杭一家公司诈骗金额近1亿元。


初中生“合谋”金融诈骗大案

河北籍男子黄某和任某是朋友,两人虽然都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头脑非常灵活。早在2017年,任某就从他人处听说了一种找人“背债”的业务,其实就是找一家公司,粉饰包装后让投资方把资金转到这家公司来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套利,骗取投资方的资金。他们一直想要尝试但没有成功。


2019年春节前后,黄某认识了河北本地的一个投资方,对方愿意出3000万来投资。得到这个消息后,黄某和任某马上找到了李某,通过李某介绍寻找到了“背债”公司和法人——河北某汽车贸易公司(简称“河北公司”)和法人刘某和魏某,其实这并不是一家真实从事汽贸生意的公司,而只是一家“空壳”公司。可是这次投资最终没谈成。




开工没有回头箭,“背债”公司都找好了,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呢?布局仍在进行……

怎么才能让投资方相信这家公司从而上钩呢?黄某又找来了假扮空壳公司财务的梁某,诈骗成功后帮助洗钱的李某,以及银行工作人员孙某,此外刘某还找到了能言善道的高某假扮空壳公司的经理。这一团伙所有人都在黄某和任某的安排下,约定好了分赃比例,“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的一块块馅饼砸得每个人都“头晕目眩”,他们都非常尽职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粉饰“空壳”公司诈骗成功

凭一家空壳公司如何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套利?2019年3月初,黄某找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孙某,详细了解了企业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资质和条件,并把空壳公司信贷资质不良的法人刘某换成了没有征信问题的魏某。但是虽做足了“功课”,银行对河北公司“结构性存款”的授信批复仍旧没有批下来,因为该公司根本不符合办理条件。


同时,黄某积极联系有投资客户资源的中间人,谎称有2亿元的“结构性存款”业务,只要凭此业务在银行开具承兑汇票,汇票贴现后就有几十万的收益。这个消息在中间人圈里转了几转后,黄某等人终于找到了想做这笔投资业务的杭州余杭的一家科技公司。

之后,投资方代表占某来到了河北,在这里见到了中间人李某、空壳公司的法人魏某、刘某以及孙某等人。双方约定,投资资金当天进入河北公司账户后,必须于当天在银行开具承兑汇票,并由投资方拿走汇票,贴现获利后给予公司利润。之后,魏某把河北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开户许可证、公章、财务章、法人章、U盾等东西全部交给了投资方。

1个亿在不到1小时“蒸发”

虽然拿到了魏某提供的东西,占某还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他必须做好万全的风控措施,才放心把这么大笔的资金打进对方的公司。2019年3月19日,占某和魏某等人来到可以办理该业务的银行,在黄某的指使下,假扮银行客户经理出现的孙某,告诉占某河北公司确实可以办理“结构性存款”业务,这给占某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孙某又编造理由帮助魏某等人从占某处骗取了河北公司公章,补办了转账所需的密码器,为划转资金做好“充分准备”。


3月21日上午9点,占某以及魏某等人又一起来到银行找到孙某,一起办理“结构性存款”业务。当时,占某再次询问当天是否可以开具承兑汇票,在得到孙某的肯定回复后,他通知余杭某科技公司通过银行转账把1亿元打到了河北公司的账上。二十几分钟后,占某发现账上的1个亿资金突然被转走了9980万元,立马找到孙某问其缘由,对方称不清楚,于是他立即报了警。魏某当场被公安机关抓获,而孙某、梁某在第二天也被抓获,黄某等其余5人于4月陆续被抓获归案。

参与犯罪只在“一念之间”


在本案中,其实魏某等人早已提前准备好了20几份银行电子汇票,就等“瓮中捉鳖”。一个亿的资金到账后,梁某按照事先安排,立马将其中的9980万元转到了李某所控制的江苏某家具公司,该公司又将钱转至福建某公司,后资金又转入其余几百余个银行账户,由李某在澳门进行洗钱。但是因占某第一时间报警,公安机关追查并冻结了大部分赃款。

承办检察官表示,这起案件的诈骗过程堪称“完美”,不然也不可能骗过经验老道的投资方,这少不了本案中每个犯罪嫌疑人的“完美”表现,他们中有经营失败的商人,有银行工作人员,有略懂财务的家庭妇女,每个人都认为只是参与了犯罪的一个环节,甚至误以为自己的行为并不重要,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一个精心谋划的惊天骗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黄某的诱导下,有人甚至认为这不过只是一起民事经济纠纷,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诈骗1个亿的案件共犯,可能面临重刑,犯罪成本何其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盈利领域层出不穷。为了吸引资金,部分银行推出“结构性存款”开具承兑汇票业务,汇票套现后的盈利部分衍生出一个有利可图的资金生意。本案中的被害人和中间人均是抱着从资金生意中获利的想法参与其中,然而看似煮熟的鸭子仍然会飞。检察官提醒社会公众,擦亮双眼,不要盲目投入资金,投资此类业务属高风险投资,必须具有全面的银行业知识,细致审查转入资金企业是否有相关资质和条件,充分了解所有转账方式,同时严格控制转入资金企业的公章、法人章和财务章,以免自己变成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