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酒虫子」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酒虫子」

讲好山东故事,庆祖国70华诞 ——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详情请点击约稿函:

来,妙笔生花写起来,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邀您不见不散

酒虫子,不喝酒?

酒虫子

小说故事

作者 / 魏传军

孙庆山四十岁那一年,得了个不褒不贬的雅号:“酒虫子”。他对这个雅号不喜不忧,不恼不怒,仿佛很得意别人这样称呼他。在老街上遇上了熟人喊:酒保。他很痛快地应声,臊得喊他酒保之人一个大红脸。再见面时,他们就不好意思再喊他酒虫子了。而是改口喊:孙庆山。他却痴痴地看着这人,不应声,仿佛叫得是别人,与他毫不相干。有人试着喊:酒,虫子字还没出口,他应声如雷,整个人立刻活泛起来了。

酒场如同江湖,说大也不算大,说小又不甚小。但凡江湖上有名号的人,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然怎么能行走江湖呢?

酒虫子,不喝酒?说者也胆怯持怀疑的态度,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糊弄鬼的吧?恐怕鬼也糊弄不了。酒虫子的确不喝酒,但他有一个很雅致的癖好专门收藏空酒瓶子,勉强能弥补些许不喝酒的缺陷。

夜晚,当人们鼾声四起之时,这个时辰酒虫子最活泛,非常地兴奋。孙庆山洗手净面,恭敬地焚香跪拜完了酒祖杜康。然后,打开新空酒瓶子摆放在几案上,神情安然地坐在灯光下,一股股浮起的酒香味儿,把整个屋子都熏香了。孙庆山神情专注,眯着眼,鼻翼翕动,痴痴地嗅,不一会儿脸上露出酒香般陶醉的惬意,凭嗅觉触摸鉴酒。秋收冬藏,每晚如此,十几年下来坚持不辍,慢性子细细地品鉴、细工夫揣摩,你还别不相信,真叫他嗅出点门道来了。

孙庆山的看家绝活,逆风嗅一嗅酒的余味,一准能报出是什么酒。更让人啧啧叫绝的是,顺风闻一闻酒香,他准能说出酒的产地、年代和属于那种香型的酒。

这就是,孙庆山的最高境界,鉴酒,而不喝酒。

枣庄临城有这种能耐的人,独有孙庆山一人也。

自从孙庆山鉴酒,他就忌了口,荤腥不沾,凡是带有异味的食物、食材、调味品一律拒之门外。因长期的吃素,亏欠了身体,跌了膘,落得个人瘦毛长的怪模样。走路颤颤的发飘,头颅往前一探一探的,左摇右晃,活像一只觅食的大鸵鸟。如果,有人问起孙庆山这人长得啥模样?就是闭着眼,保准会说他的大鼻子。说来也巧,孙庆山的鼻子硕大无比,活像一个独头大蒜悬挂于眼皮之下,因他使用鼻子的频率高,鼻孔、鼻翼异于常人,嗅觉非常灵敏发达和他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过鼻留痕。

但凡有能耐的人,脾气都古怪。当然了,孙庆山也不例外。孙庆山的老娘舅,在临城老街开酒馆,一个喝醉了的老酒客说他买的酒兑了水。老娘舅为洗清自己的冤屈,扼止住酒鬼诽谤他的蜚语,让他去一趟酒馆,孙庆山痴痴地对着空酒瓶子嗅,少工夫搭理他。老娘舅傻等了半个时辰,见他还是老样子,气歪了鼻子,摔碎了他的酒瓶子,喘着粗气走了。

古怪吧?因他的古怪脾气,没少遭到亲人们的挤兑和白眼。

孙庆山四十二岁那一年,日本人想收编黑峪山上的土匪。这帮土匪软硬不吃,日本人必须按照他们的规矩赌酒赢了,否则免谈。孙庆山被土匪强迫山上当了鉴酒人,不知他耍了啥手段平息了日本人和土匪赌酒,自己全身而退,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迷。

中国的酒好,温厚绵长,不上头。土匪说。

日本的酒好,口味纯正,后劲大。日本人说。

争论之间,日本人和土匪端着枪,子弹上膛,瞄准对方。孙庆山稍有不慎,惹恼了日本人,土匪就有灭顶之灾。

孙庆山自身带着一股凛然正气,坐在土匪和日本人中间,他在心里掂量拿捏着分寸,如何让日本人甘吃哑巴亏。日本人讥讽鄙夷地眼神觑了觑他,挑衅、轻蔑、傲慢,同时又渴求他偏向自己。孙庆山默念:土匪不讲道理,日本人是混蛋。土匪和日本人以为他在念咒语,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吱声。只看孙庆山把土匪和日本人喝剩下的酒,倒在一个杯子里一饮而尽,然后来了个老牛大憋气……土匪和日本人拿他没辙,心里暗暗佩服孙庆山的睿智,乃世外高人也!

翌日,土匪抬着还没醒过来的孙庆山送回了家。

从此,孙庆山贴上了世外高人的标签。

山东美酒飘香,微山湖的四鼻鲤鱼更是名扬天下。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乘兴泛舟游览微山湖。湖中,金色的鲤鱼绕着游船跃出丈把高,乾隆大惑不解。忽见湖面上飘来一叶小舟,随从打住渔船问老渔夫,老渔夫观了一眼端坐在大船上的乾隆,气宇轩昂,风度不凡,头顶上有一道若隐若现的光环萦绕着,他惶恐地跪在船头上叩头。

乾隆疑惑地说,老人家,为何跪我?

老渔夫抹掉额头上的汗珠子,喘匀了一口气,壮了壮胆,说,这是鲤鱼跳龙门。

乾隆愕然,心里不由得暗暗地佩服老渔夫识人的眼力。

老渔夫指了指天空,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老渔夫说完划着小船,隐没在荷花深处。

随行侍驾的御厨,按照老渔夫传授的方法烹制四鼻鲤鱼,乾隆食之龙颜大悦,御赐四鼻鲤鱼为龙鱼。

乾隆抿了一口御酒转喜为忧,皱起了眉头。

随行侍驾的附在官吏的耳朵上,说,酒,好酒。

靠近微山湖有个小望庄,庄里无二姓百十来户都姓张。张喜万祖辈开酒坊,张家酿造的地瓜烧是当地美酒。官吏差人骑快马拿来了张喜万酒,乾隆浅尝一口,转忧为喜。御赐此酒为御酒。张家有御笔墨宝:张喜万酒。从此,张家酿造的张喜万酒摇身一变成了贡酒。

张喜万作古,张家的三个子嗣早已娶妻生子,都想另起炉灶各酿各的张喜万酒。很遗憾,张家只有一块御笔敕书的张喜万酒的金字招牌。张喜万没有遗留下片言只语,只留下三份同样酿酒的秘方,三个儿子谁都有权继承张喜万酒这块金字招牌。

三家为争夺金字招牌,闹到了衙门。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三家媳妇的娘家非等闲之辈。大媳妇的胞妹是韩复榘麾下团长的姨太太,二媳妇的娘家的嫂子是土匪的掌上明珠;三媳妇的亲哥和上海滩青帮的大亨有瓜葛。

更为蹊跷的是,三兄弟用同样的秘方酿造出来的张喜万酒,酒香各异,连告老还乡的御用品酒师也难以品鉴分出来伯仲。哪家是贡酒,金字招牌就花落谁家,一时难以定夺取舍。

于是乎,衙门举荐了孙庆山。

孙庆山也不推脱,倒是很乐意吃这块烫嘴的山芋、捅这个大马蜂窝。知道内情的人说,他的脑子让酒精烧坏了。孙庆山艺高胆不怯,他整了整衣服,端正地坐在椅子上,衙门里的人拿一块黑布蒙上了他的眼睛。三兄弟把盛着张喜万酒的三个黑釉细瓷酒坛子,放在距孙庆山丈把远的一条几案上。

然后向孙庆山恭敬地鞠躬,站在一旁洗耳恭听。

在场的人,发出唏嘘的声音闷雷似的,在空中翻滚,把原本就紧张的空气搅得更沉、更闷、更凝固了。

酒坛子打开,酒香即刻溶化开了凝固的空气,几只在天空飞过的家雀儿在没醉落之前拍打着翅膀飞得更疾了。

只看,孙庆山眯着眼,鼻翼翕动,乍一闻酒香味儿是一样一样的。眉头上的疙瘩一鼓一瘪的蠕动,再细细地一嗅,酒香味儿又稍有不同。他摇了摇头,鼻翼疾速地扩张过滤着酒香味儿,一时半会儿,又很难鉴别出来优劣,眉心上鼓起个大疙瘩跑来跑去的……三兄弟的目光定格在孙庆山的嘴巴上,把他当成了活菩萨,等他开金口一锤定音。

三个媳妇在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

御用品酒师,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稠密的汗珠子,两手攥成了拳头,蹦出了几个臭屁,绷断了束腰的腰带。

三兄弟的心里窝着一股子火苗子,吐口唾沫随时都能溅起一串火星子。

三房媳妇更不是只会捉虫子、啄食谷物的小麻雀。她们已经撕破了脸皮,暗中把各自的兵马藏匿在家中,一有风吹草动便杀将出来先发制人。

少顷,孙庆山解掉蒙住眼睛的黑布,走到几案前,依次捧起酒坛子浅尝了一口酒。扑哧一声!昂起头当空喷出,瞬间酒香四溢。

三兄弟,大雁觅食似的围住孙庆山。

孙庆山最终没有吐出一个字,然后便消失了。

酒香,也逐渐地淡了。

在场的人都怔怔地望着衙门里的人,三兄弟怔怔地瞅着酒坛子。他们在搬起自家酒坛子时,发现一张纸上画着:三根抱在一起的筷子。

三兄弟瞅了一眼,同时打了个颤抖,猛然醒悟过来了,面有愧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们想起了,三兄弟配合默契,同心酿造张喜万酒的情景。三兄弟搂抱在一起,倾诉手足骨肉之情,号啕大哭。然后,对着孙庆山消失的方向,跪在地上,举着酒坛子碰了碰,一口气喝干了坛中酒。

酿酒,酿的就是人心,心正,才能酿出好酒。

三十年一晃而过,张喜万的孙子,掌管张喜万酒坊。

那块金字招牌,三根刻有三兄弟名字的筷子,一直供奉在张家祠堂享受着人间烟火。

作者简介:魏传军,男,山东枣庄人。小说发表在《齐鲁文学》《精短小说》《当代小说》《海河文学》等杂志。作品多次获奖,《老张的象棋》入选2018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100篇)。

编辑:猪心

图片: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出品

……

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本文,

别忘记在文末“点赞”哟

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山东省演讲学会、澳洲山东同乡总会、法国山东商会、德国山东同乡会、加拿大齐鲁同乡会、美国北加州山东同乡会

支持单位:致公党山东省委 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

“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投稿邮箱:sdhdctwh@sina.com

赞赏收入30%用于平台维护,70%归作者所有。▼

海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