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马鸣老街的茶馆,老人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来喝茶,百年如一日

桐乡马鸣老街的茶馆,老人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来喝茶,百年如一日

这是难得被完整保存下来的一段古老生活方式,它距离世界最前沿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总部和杭州城市中心——武林广场都只有1小时车程,但恍如两个不同的世界。

(上图为高德导航从武林广场到马鸣老街,走高速58分钟,走免费道路66分钟)

我凌晨3点半从杭州家里出发,路上车少,45分钟后到达位于嘉兴市桐乡洲泉镇的马鸣村。

天乌漆嘛黑的,沿途的村镇还在昏睡中。到马鸣老街的入口,远远看到老街店铺灯光隐约,听到远处人声嘈杂。走过不到50米的老街,只见元庆茶馆里已经茶客满座,老人们喝茶、抽烟、打牌、聊天,正不亦乐乎。看到这些精神矍铄的老人,你很难想象这是在凌晨的4点多钟。。。。。。

老人们对扛着相机突然闯入的我并没有多大反应,只是很淡然地瞄一眼,然后继续他们的喝茶聊天。据说这里经常有摄影爱好者来拍摄采风,老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我一般不会很唐突地拿相机对着别人猛拍,拍摄前的沟通很有必要。我用自己满脸真诚的笑容和老人们打招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烟,分了一圈,似乎拉近了和老人们的心理距离,他们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杭州啊,不远,家里出来不到一个小时呢。

老人说,来这里拍照的人多的,上海、苏州、杭州都有。

我说,是啊,你们每天都这么早来喝茶吗?

老人说,每天来,没有一天不来的。

我说,这里的茶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老人说,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反正从小记忆这里就有茶馆。

我问,早上喝一壶茶多少钱呢?

老人说,每人1块钱。。。。。

1块钱?我看了一下茶馆大概也就二三十号人,这半夜三更的,每人收1元钱,茶馆掌柜怎么赚钱?我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天聊死了。

我说,我给你们拍拍照可以吗?

老人很痛快很豪气地说,不搭嘎的(没关系的),拍吧,拍吧,哈哈,我们都习惯了。

嗯,那我就开工啰!

其实我也不是一股脑儿在那里拍照,我边拍边和他们聊天。虽然大部分的老人不太会说普通话,和他们的沟通也不是特别顺畅,但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友善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这里的老人也都非常平和友好,说话和颜悦色,所以耐心地和他们多聊一些,总会有些听懂的。

果然,马鸣村是有来历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一村庄,骑的马对着河对岸叫了三声,皇帝同志好奇一望,看到了一座老庙,很惊喜,当场挥笔写下了“马鸣老庙”四字牌匾,后来老庙所在的村被叫作马鸣村。

我问,老庙还在吗?乾隆那块牌匾还在吗?

老人惋惜的说,老庙还在,就在老街过桥的对面,但那块乾隆题词的匾没了。

我问:匾怎么会没了呢?

答:可能是文革时候破四旧,烧了。

问:您见过那块匾吗?

答:小时候见过,那块牌匾有门那么大呢。

凭这,马鸣村就应该是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落吧?

上图就是老街和元庆茶馆。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但更容易打动我们内心的,往往可能是这些百年如一日的存在与坚持。其实江南一带自古有喝早茶的习俗,但能够比较好保存下来的,据我所知真不多了。

茶馆里气氛祥和,吵而不躁,闹而不乱。每个老人都神态各异、各得其所,有兴高采烈、谈笑生风的,也有悠然自得、默默喝茶的。

这里也仿佛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生态系统,熟悉放松并习以为常,就像鱼儿畅游在属于自己的池塘,外面的世界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人是很需要交流的动物。比起那些子女不在身边,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孤独老人,马鸣村的这些老人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每天都有一帮可以一起聊天喝茶打牌的老朋友。一位老人告诉我,他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早晨在这里喝茶聊天玩耍。

夹着一根烟,握住一壶茶,踏实。

茶馆的掌柜告诉我,他三点多开门营业的时候,已经有老人迫不及待地等在店门外了。

所以,我想,别觉得星巴克、瑞幸咖啡有多么了不起,它们能让你凌晨三点迫不及待地起来去喝一杯吗?

茶馆边上,有一家古老的理发店,主人叫何建春,70年生人。当时我在外面拍理发店和老街的全貌,想不到他看见了非常热情主动地和我打招呼,并和我聊了起来。建春说他的理发店也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他是这个家族理发店的第四代传人。但他祖上并不是马鸣人,而是绍兴诸暨人,逃荒至此就留下来生活至今。

我和何建春一见如故,他既有农村人的朴质和重情,又比较明事理和有主见,他后来告诉我很多关于马鸣村前世今生的故事,可以感受到他对马鸣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带我去看村里的一座千年古桥,叫聚宝桥,是三孔石拱桥,非常漂亮;带我参观村里的蚕丝工坊,因为马鸣自古是桑蚕之乡,当年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他还带我去参观一个电影放映机的收藏馆,村里一位叫朱江的87年生年轻人,缘于父亲是电影放映员,居然收藏了100多台各个年代的电影放映机,场面壮观,让我大开眼界。

建春说,马鸣老街能够保存下来,前任洲泉镇镇委书记吴炳泉功不可没,是他极力主张保护马鸣古村落,特别是马鸣老街。虽然吴炳泉书记现在调到嘉兴市里任职了,但马鸣村的老百姓还是很感恩他的。

我说,是的,没有老街,就没有老茶馆,没有老茶馆,老人们就不可能像千百年来一样大清早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所以,老街的存在不仅仅是建筑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保存了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

建春说,在马鸣村,每一个年龄层次的人,对老街和茶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年龄大的老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老街和茶馆,这里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心态好,随遇而安;年轻人虽然不会和老人一样在茶馆里喝茶,但是,老街和茶馆是他们的乡愁,他们外出工作以后回到家乡,还是觉得这里特别亲切,他们经常会回来看看的。

我发现建春师傅说话还真的蛮有人文情怀。绝对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乡村理发师。

建春说,因为心态好,村里有很多长寿老人,现在健在的就有两位百岁老人,他们都是每天清晨在茶馆喝茶的,喝了一辈子,老人们非常享受早晨的这段喝茶时光。还说村里有一位老人的子女都在上海工作,儿子接老人去上海生活,但老人只呆了三四天就“逃”回马鸣了,说,城市的生活简直就是坐牢,一刻都受不了。

但生活也并不是都像喝茶聊天那么轻松,许多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所以他们喝完茶,身体条件允许的还会去做事,比如去附近的砖厂打工,在村里承包道路做保洁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一般晚上天擦黑就会去睡觉,因为还要早起喝茶呢。

我不敢说这些老人的生活有多好,有多幸福,但至少这一刻,他们活得很自在、很自我、很真实。

一个独自默默喝茶的背影。也许这些老人也都有他们各自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但是谁又没有呢?关键是在生活的屠刀下,我们能不能够依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这位老人88岁了,我说,您身体不错哦,老人和善地笑笑:还好,还能喝几年茶呢。

我问建春,老人说早上喝茶只需要付1元钱,是真的吗?

建春说,是真的。不过政府可能会给茶馆一点点补贴,否则茶馆是没法开下去的。即便如此,在如今这个物价环境下,茶馆的经营也是非常艰难的。

我为什么觉得马鸣老街的老茶馆很难得很珍贵呢?一方面是,它居然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城镇化开发建设大潮中,在杭州这样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附近留存下来,这个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时光流转,几十年以后,这些老人的下一代会不会也像他们的祖辈父辈一样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坐在这个地方喝茶,实在是个问题,到那时,马鸣茶馆会不会成为历史的记忆呢?

天空下起小雨,老街的石板路泛起清光。

一位老人打着伞走过老街。许多时候,生活和自然之美,只有慢下来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喝茶,拍照,都是。

六点多,天已大亮,老人们慢慢散去,回家吃早餐了,元庆茶馆门口的肉铺也开张营业了。

转眼间,老街人来人往,变得热闹起来了,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最后,感谢镜头里的所有老人,祝你们健康、长寿!

钱俊,网名随风,摄影师、撰稿人,曾在2012 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获奖,第四届香港国际影展获2个银奖。本头条图文均为本人原创。更多原创图文请搜微信公众号“钱俊拍照写字”,第一时间看到更新。本人微信号suifeng534071,加微信请备注真实姓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