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社区民警拿回家的工资越来越少... 事情“败露”后,他终于坦白...

这位社区民警拿回家的工资越来越少... 事情“败露”后,他终于坦白...

陈显亮,退伍军人,中共党员,潼南区公安局田家派出所社区民警。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豪言壮语,52岁的他用双脚丈量到田家镇各家各户的距离,用27年热心服务群众演绎着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1992年,陈显亮从部队转业,回到潼南,来到田家镇成为一名副公安员。当时25岁的他,没有想到,自此在这里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7年。寒来暑往,陈显亮的足迹布满整个辖区,一次又一次用双脚丈量着派出所到各家各户的距离,在走遍田家镇每个角落以后,他也走进了群众心里。

在田家镇的群众眼里

陈显亮这三个字代表着信任


田家镇位于潼南城区东南部,与铜梁区维新镇及潼南区梓潼街道、太安镇、别口镇接壤,幅员面积63.13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万余人。这3万多常住人口里,除了常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剩下的老人几乎都认识陈显亮。

以前,通讯和交通都还不发达的时候,陈显亮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交朋友”。陈显亮“交朋友”的方式很简单,走到群众家中,记下群众的地址姓名,再留下自己的名片,遇到热情的群众,就唠唠家常,遇到“脸色不太友善”的,就少说两句,下次再来拜访,临走时不忘留下一句“有事没事都可以来找我。”

既然是朋友,就要多帮衬,陈显亮把群众当朋友,来找他办事帮忙的人很多,那时,该所的座机几乎成了他的专机,面对大家的求助,只要不违法违规,他总是会热心帮助,如果实在有难度,或者会违反规定,他也会耐心解释,并趁机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说一次不理解,那就多说几次,过段时间,他还会去登门回访,了解事情解决好没有。

面对一些邻里纠纷、夫妻矛盾,陈显亮总是耐心地听完双方陈述后,给出中肯的意见。他说,这类矛盾纠纷看似是小问题,但千万不能急着下结论,也不能草率处理,群众相信自己才会找来,一定要先把事情调查清楚,多与当事人沟通,就算最后的结果不能让双方都满意,至少要保证公平公正,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在被帮扶的老人眼里

陈显亮这三个字意味着亲人


潼南区公安局田家派出所成立于1994年,作为派出所成立时的元老,只有陈显亮一直坚守在该所,见证了该所25载风雨历程。

在田家派出所,陈显亮干过案侦,做过户籍,搞过内勤,而他最热爱的还是当社区民警,天天和群众打交道,时间久了,大家更像是亲人。

在一次下村走访时,陈显亮了解到,有一户村民生活困难,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子女都外出务工,常年不回家。得知这一情况,陈显亮就经常下班后去看望两位老人,帮着干干家务,做做农活,一起拉拉家常。逢年过节,他还会自费买上一些粮油、水果送到老人家中。最初,家里人并不知道陈显亮的善举,只知道他交回来的工资越来越少,直到老人的儿女登门道谢。见“事情败露”,陈显亮才向家里人“坦白”,在争取到家人支持后,1998年至今,陈显亮照顾过的老人有十多位。

“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家里人还是很理解的,主要是花点时间多去看看,让老人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陈显亮整理着工作档案平淡地说道。

在派出所同事眼里

陈显亮这三个字象征着榜样


由于在所里的时间最长,新来的领导、同事,都会找陈显亮了解辖区里的情况,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会向陈显亮请教。

一次,辖区有几个年轻人因为小事闹了矛盾,眼看双方就要从口角升级为拳脚,接警的同事联系了正在休假的陈显亮。得知情况后,陈显亮立即赶回派出所,还带着几个年轻人的长辈走进了调解室。

原来,从同事的描述中,陈显亮发现,这几个年轻人其实是远房亲戚,于是,通知其长辈们到派出所一起参与调解。看着几个刚才还吵得面红耳赤的年轻人,被长辈训斥得一言不发,同事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发现陈显亮偷偷溜出了调解室,值班民警赶忙追了出去,刚想道谢,却见陈显亮摆了摆手:“娃儿回来了,家里还炖着汤,事件处理好就行了,有事再打电话。”说完就急匆匆地往家赶。

“不管是所里的事,还是群众的事,那都是自己的事,不能推,也没得拖。”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陈显亮眼里,工作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件事,这是陈显亮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更是他毕生的事业。

来源: 重庆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