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家科研机构、20000多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它,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

400多家科研机构、20000多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它,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就扬名全国,如今作为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经成了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沃土,吸引了微软、谷歌,诞生过联想、新浪、搜狐、小米、京东等一批明星企业,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

位于这里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最近五年,创办公司转化项目的数量是过去20年的总和,科研成果不再成为一纸论文被束之高阁。


戴斌的办公室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戴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有25年。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尝试办过三十多家企业来支撑技术转移。但在过去,很多人认为科技人员就该搞研究,出去办公司是不务正业,或者是学术上没有前途了,这个舆论的压力非常大。

戴斌创办公司的那些年,正是中关村第一拨高科技企业蓬勃兴起的时候。1984年,柳传志在门卫室里创办了联想;四通、信通、科海、京海,也在当时成为中关村的旗帜,这批先行者让中关村成为中国民营科技发展的策源地。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激励政策也逐年放宽。戴斌觉得,科技人员的春天来了。

中关村

中关村的创新基因,是70年前的萌芽。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1952年从重庆来到北京上大学。在中关村上学、教书、科研,毛二可已经在这片区域生活了60多年。1949年11月,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个月,中国科学院就在这里成立。

今天,就在中关村这片区域,有90多所院校,400多家科研机构,两万多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70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一直激励着毛二可。今天的毛二可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信号处理的领军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

85岁的毛二可,每天仍然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这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志在千里、时不我待的创新创业激情,每时每刻都在中关村上演。今天,落户在中关村的创新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戴斌又忙着为另外的年轻团队进行项目路演。

90后博士生,倪俊的公司刚成立不到2年,凭借多功能无人车技术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得到了首批80台无人驾驶车的订单。

这次路演,倪俊想融资3000万,用来投入新型无人车产品的研发。他说,融资成功后,企业估值将是3亿元。

倪俊

中关村聚集着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天使投资人,全世界的资本汇聚于此。选择好项目,彼此就能获得双赢。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戴斌:这帮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他们的企业也许会发展成我们未来的独角兽。

中关村,这个仅有28万平方米的高新科技园区,聚集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的佼佼者。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55家,占园区企业总量的六分之一。这也是一个曾经的乡镇工业园,用十年时间就能走在科技创新区域前列的原因。

半小时观察:

从电子一条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先进技术的学习乐园,到科技创新高地;中关村经历的坎坷与飞跃,也是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2018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们相信,科技创新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