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菜市,是时候换个卖菜的思路了?

盒马菜市,是时候换个卖菜的思路了?


约在半年以前,为进一步打开6万亿生鲜市场,期望把80%在菜市场完成的交易搬到盒马生态来,盒马一口气宣布发展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小站、盒马F2等四种新业态,而其中聚焦社区的盒马菜市是重中之重。

鉴于近年来盒马鲜生的试验,已经为阿里新零售积累起从选址、装潢、供应链、商品、物流、直到售后服务的全链路营运经验和能力,外加盒马品牌知名度的持续提升和层出不穷的黑科技,业界普遍认为盒马菜市将很有可能重塑“买菜”这件事。

然而,菜市场不同于超市,是一个讲人情味的地方,它的核心受众并不是互联网产品经理们最熟悉的年轻群体。因此,在当时发表的《科技范的盒马,烟火气的菜市》一文中,笔者就指出盒马如果单单依靠科技解决效率问题,而没有注意如何引入“人间烟火气”,很可能将成为盒马菜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时隔半年,我们再来看盒马菜市的发展,似乎并不尽人意。一方面表现在媒体的声量停留在5~6月份,后续即便没有再发声,另一方面自4月以来,虽然陆续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进行开店,但也属试营业阶段,仍未有规模化迹象。

市场是重要的,重资产的盒马模式似乎走不通,那么,可能是时候换个轻资产的思路了。


回顾针对菜市场的业务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不同的打法,分别是为传统菜市场提供外送服务的外卖模式,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新鲜电商,以谊品生鲜为代表的社区生活超市和以盒马菜市为代表的综合商超(大卖场)。

盒马菜市模式背后所代表的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自营为主平台为辅的模式,其背后的思考一方面是作为核心消费群体的中老年用户并不一定是网络活跃用户,因此线下的获客成本相对更低;另一方面则是这个群体往往对生鲜商品的价格敏感度高,所以需要尽可能砍掉中间环节降低销售单价。

这个思路本质上没有错,但或许没有考虑到的是对于买菜这个事,除了解决人情感问题的“烟火气“以外,对于产品本身来说,“生鲜”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生鲜”的背后,要求的是对商品进货量及销量的准确预估,是对从菜市场到餐桌上的效率提升,也是对保鲜手段的有效性考验。或者,都会因“生鲜”属性而带来商品的变质或是浪费。



强调3公里内30分钟送达的盒马模式看似能提高配送效率,但实际上这种大卖场模式却有着自身的致命伤。

一方面,由于大卖场涉及多品类商品的销售,人流随着不同日期的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并不像“术业有专攻”的菜市场小商贩那样能比较灵活地根据实际天气、节日等变量去动态调整不同品类商品的进货量,因此,即便大卖场模式能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但损耗相对来说却很可能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由于大卖场开店成本高难以迅速规模化,因此短期内很难真正实现开到社区旁的效果。那么,对于行动范围不会太大的中老年人群体来说,其实很难真正被覆盖;而对于线上购买的年轻群体来说,虽然30分钟送达已经在配送效率上很高,但同样会存在由于覆盖不够广而不在盒区房范围内的问题。

综上所述,“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自营为主平台为辅”的策略不是问题,问题是大卖场模式太“重”了


如果要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是往如何更快速规模化、更便捷触达用户的方向去优化。那么笔者认为,同样的,也应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双管齐下打法。

线上方面,强化线上买菜的能力,把买菜作为到家服务的重要一环,采取开放平台模式引入供应商。

从客户触达上,整合阿里系相关的app资源,包括且不限于饿了么、淘宝天猫、高德等,可以小程序接入的方式最终吧流量落地到统一的买菜平台上(可以基于饿了么,也可以基于盒马);从商家触达上,除部分盒马自营商品以外,尽可能拓宽合作范围引入菜市场零售店、前置仓模式的连锁店等业态,提升商品丰富度的同时尽可能拉近和客户的物理距离。

线下方面,对标广泛覆盖大中型社区的钱大妈,采取前置仓模式,真正把社区作为线下最主要的阵地。

“一言概括之,前置仓,就是用小店的低成本模型,做出大门店的品类广度和服务深度。”因此,前置仓不仅仅是把大店开成小店,而是一种结合好便利性和规模效益的载体。因为对小店来说,最大的难点是若品类多而进货量少,成本是难以压下去的。

前置仓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求单位面积的商品数量或者说SKU(库存量)要更大,比起是个门店更是仓库。在这一点上,盒马积累的自助结算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背靠阿里的大数据能力,盒马的前置仓还能更好地实现基于数据的选品和进货,进一步提升单位空间的销售转化率。

在配送侧,前置仓/社区门店 由于地域比较分散,盒马骑士可能无法很好地进行覆盖,因此,引入同属阿里集团的蜂鸟小哥们,把生鲜商品和外卖进行搭配配送,将可能在提升配送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之于,降低整体的配送成本,未尝不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办法总比问题多,尤其是盒马背靠阿里这样的巨无霸,拥有着一般公司无法比拟的生态优势,换一种经营模式,或许以后人们买菜的习惯将被极大改变。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