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转变,脸上没了三个圈

理念转变,脸上没了三个圈

绿色施工——

□ 本报记者 孙源泽

“呵!到处水汽缭绕!”近日,在山东高速集团京台高速扩建项目四标段场站,记者一下车一股水雾扑面而来。从站场外的远处看,场站建筑的黛瓦、马头墙依稀可见,好像古徽州的一个小乡村。

“现在的工地比以前可好了太多,2007年我在其他地方修高速,砂石露天摆放,风一吹就尘土漫天。”该项目四标段工作人员梅跃雷感叹。提起以前的施工现场,该项目山东高速路桥集团三标段负责人,已经建了23年高速公路的张波打趣说:“以前修路我们都戴着面罩,摘下来被太阳照得脸上正好有三个圈,跟熊猫似的。”

给张波脸上留下三个圈的扬尘,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山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山东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向绿色发展理念转变。

在该项目四标段,水泥马路在场区内交错纵横。“我们站场在治理施工扬尘方面下了大力气,路面达到了全硬化标准,站场安放了专业的污染物检测设备,4米一个防尘喷头。”梅跃雷介绍,“我们还建立了防尘责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防尘。”

治尘理念的转变,让曾经露天摆放的砂石材料没了踪迹。四标段总工程师邵志介绍:“我们建了4个专门的料仓,每个料仓库容12000吨,所有材料分类分仓摆放。”之后的采访中,记者在京台高速扩建项目其他工地也都见到了同样的料仓。打开料仓大门,十余米高的钢结构梁上一字排列了7个喷头,自上而下喷洒。邵志笑着说:“我们这个料仓喷起水来像水帘洞一样。”

砂石材料在场区内有了“容身之所”,不再“乱舞飞扬”,但开采砂石等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既要“土山”“沙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我们与当地政府合作,用当地人工湖挖掘出来的砂石来建高速公路。”该项目山东高速路桥集团三标段项目副经理周高军介绍:“我们的施工便道是用城市的建筑垃圾修的,用完之后再给别的地方用,这样就能节约资源。”

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周高军所在标段的必经之地,如何减少对湿地的影响成了周高军团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周高军说:“我们在徒骇河大桥底下建了5个污水储蓄池,防止污水流到河里。”每个污水储蓄池长35米,宽25米,深3米。桥上的雨污、施工车辆油污经过导水管汇集到池子实施水、污分离。池里的垃圾会定期清理,确保不会淤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生态高速公路还要掌握变废为宝这门“艺术”。在该项目三标段,记者见到了一个长37米,高20米的“大家伙”。“这是我们的厂拌冷再生技术设备,它能够将旧路上的废弃沥青加工再利用。”三标段副总工宋鹏说,这台设备通过筛分,可以留存住废弃沥青中的石子,随后加上水泥等可以做成沥青再生混合材料,来做新公路结构层中的柔性基层。

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投资方、山东高速集团科技创新发展部部长王川介绍:“京台高速改扩建项目提出了沥青路面回收材料再生利用、既有板梁桥利用、圬工再生作为路基换填处理材料等技术措施,为建设绿色品质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路要通起来,山也要绿起来。现在,高速公路工地上已经没有人脸上会有三个圈,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将实现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做到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