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负债16亿,花式“烧钱”的淘集集终于把自己玩凉了

1年负债16亿,花式“烧钱”的淘集集终于把自己玩凉了


​淘集集彻底凉凉了!


日前,淘集集历时三个多月的并购重组以失败告终,回天乏术只能正式宣布破产。从资本宠儿到负债累累,CEO张正平用“已尽力未尽责”六个字强行为这场花式“烧钱”的游戏画上了休止符。



虽说淘集集“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但是人家过去一年却战绩辉煌。上线运营2个月,日活突破500万;4个月,市场估值2.42亿美元;1年,用户量级达到1.36亿。


不过,这个曾经号称“比拼多多还下沉”的社交电商平台,显然没有拼多多那么“幸运”,仅仅一年就负债高达16亿。


如果说资金链断裂只是压垮淘集集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谁才是“害死”这位下沉新贵的“元凶”呢?



淘集集的折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或许就是在错误的时间点以“人民币玩家”的身份上线。


早前几年,“烧钱”抢占市场这一招,确实是互联网企业起家的经典套路。从滴滴、美团、饿了么,到瑞幸、拼多多,众多的人民币玩家已经证明这个方法切实可行。


不过,经历了2018的资本寒冬之后,金主们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也越来越理性。与其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烧钱战”,不如做一些保守投放更合时宜。


于是,企图复制前辈们成功模式的淘集集,即便赶上了投资的末班车,却只坐了一站就到达终点被迫下来了。



从平台上线到宣告破产,淘集集几乎一直在使用“以补贴换取流量”的运作模式。


用户注册即可获得现金红包,邀请好友下单,还能获得数额不等的返现红包。这套电商平台惯用的“分销返利”手段,让淘集集在短时间内迅速累积了大量用户。


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借助人口红利,用现金“购买”用户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患也是无穷的。



以淘集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来看,用户的付款和投资方的资金,基本都被他们挪用来补贴新用户。当规模扩张赶不上烧钱的速度时,这种激进的方式就很难让让公司维持长久的运转了。


毕竟,没有烧不完的钱,也没有不见顶的流量。在融资窗口收窄的现状下,一旦出现资金链的断裂,那对企业来说基本就宣判了“死刑”。电商平台靠着烧钱成功变为“拼多多”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企业还是沦为了淘集集。


专注于盲目“撒币”游戏的淘集集,也并没有考虑到用户后续存留、转化的问题。调查显示,淘集集与拼多多的用户重合度高达55%,在同质化的“补贴+低价”运营模式下,只要留不住用户,烧再多的钱也白搭。



另外,“便宜无好货”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当商品的售价远远低于成本价时,质量自然就很难有保证。


淘集集上动辄就1元拼团、一折购买的活动,体现了烧钱力度的同时,也折射出产品质量的隐患。


虽然平台主打“下沉市场”,但并不代表用户群体的接受程度就“无下限”。当用户连复购都很难做到时,更别提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了。再加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不完善,也造成大量的用户流失,这就让前期的烧钱行为变得毫无意义。



作为社交型电商,淘集集花式砸钱的浮夸表象之下,掩盖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匮乏。


与拼多多等软件高度重合的运营模式,让用户无法体验到新鲜感。即便是处于被视为当下风口的下沉市场,也并没有体现出太强的优势,所以才出现了多数用户只薅完一波羊毛就弃用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恰逢资本寒冬,电商行业的马太效应表现的越发明显。头部电商获得更多融资一定是必然结果,新兴平台在短期内或许很难崭露头角。所以,淘集集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虽然淘集集惨败了,但这并不代表着社交电商模式的失败。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这种模式甚至成为了他们日常社交的新方式。


当用户有了“砍价之交”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跨平台的引流。不可置否,流量对于电商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淘集集只是错在了圈占用户之后没有更好的完成存留工作。


前期投资烧钱也是同理,错不在送补贴的方法本身,而在于用户存留数量不到位导致无法为平台“造血”,以及对资本能够持续“输血”这事抱有过高的幻想。


所以,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社交电商想要做好下沉市场,只靠盲目烧钱是不可能“烧”出明天的。



编辑: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