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另眼看“鼠”

【荐读】另眼看“鼠”

苍松随岁古 子鼠与年新

鼠年说“鼠”,乃文化“年例”。倘若换一种眼光,你会惊异地发现,老鼠的可爱之处其实不少。

有故事说,唐山地震前,一户人家被老鼠折腾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却在追打一群老鼠中躲过一劫。侥幸脱逃的主人惊魂未定,站在高处茫然四顾,但见土房震坍,山石飞走,乡村一片狼藉……而在不远处,老鼠们正用爪子洗刷着小脸,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是与主人玩了一场游戏……殊不知,这不是游戏,老鼠是给人类通风报信,为他们争取了逃生的机会。

人类对于地震的短期预测,至今仍然束手无策。但老鼠等动物有超乎寻常的神经系统,似乎是造物主恩赐人类的天然预警员。科学家也承认,在地球上,除了人类和猩猩之外,就数老鼠的智商最高。

说一个人“胆小”或“目光短浅”,为何总拿老鼠作比?老鼠昼伏夜出,来无影去无踪,从来不与人打照面。老鼠虽说近视,却嗅觉灵敏,尤其对人的气味更是熟悉,只要闻到便远远地避开。因此,“胆小如鼠”也好,“鼠目寸光”也罢,其实统统都是老鼠的表象。

老鼠是缩骨动物,食物结构和生理特点与人极其相似。物竞天择和食物链的末端位置,决定了它们能屈不能伸的心理生理双重卑微。有些行为,或许它们自己也认为污秽不堪,甚至引以为耻,但它们别无选择。因为人在没啥吃的时候,老鼠也最饥饿。它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事声张,时时处处把生存目标缩到最小。老鼠要是像牛羊一样天生吃草,也就没那么多恶名。

天大地大,肚子最大。老鼠是动物中的神偷,为了活命,只要有机可乘,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试一试。人类深受其害,理所当然要除之而后快——鼠夹、鼠笼放置在老鼠必经之路,零星散落一些老鼠爱吃的小食物,引诱老鼠一步一步进入机关。但听专家说,老鼠犯错后很长记性,只要鼠夹、鼠笼捉到一只老鼠,其它老鼠饿死也不会再去碰触诱饵,哪怕诱饵是连人也舍不得吃的腊肉。

在十二生肖中,老鼠是最鄙陋的动物。但有两种特殊功能是其它动物不可比拟的:一是在核污染区能安然无恙地生活;二是能防止肥胖,维持其正常体重水平。如果这两个谜被揭开,无疑是人类的莫大福祉。至于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虽说有些无奈,甚至不舍,但未尝不是天降大任于身,功德无量啊!

农耕社会,多子多福是俗世的普遍心理。而老鼠繁殖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一对“夫妻鼠”一年可繁衍子孙上百只,多者上千只。于是,鼠便成为人们尊崇的“子神”。

金东区塘雅镇有一木版年画博物馆。每次前去参观,我都要关注一张《老鼠成亲》的年画。倒不是说这张年画是馆中珍品,而是祖先禳灾祈福的故事喜庆红火,不仅消解了人们对老鼠的爱恨情仇,还渐渐演变成各地民间年画和剪纸的钟爱题材,意境深远。

民俗是现实生活的映照。每当辞旧迎新,越地百姓喜欢把《老鼠成亲》贴在中堂,不管这一年是不是鼠年。贴来贴去,新娘子被猫“保护”进肚子里的结局渐渐淡化、淡忘,只留给人们成亲的热闹仪式和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鲁迅先生也爱《老鼠成亲》,种种藏品中就有两幅这样的木版年画。他在《朝花夕拾》里说:“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

齐白石的水墨虾形神兼备,乃世所公认的珍品。孰料,齐老先生更擅长于画鼠,诸如《鼠子啃书图》《烛鼠图》《自称》等等,皆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有趣细节,每临一笔,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就拿《鼠子闹山馆》来说,一盏燃着的油灯下,三只灰鼠爬上案头,在一函旧书上下,探头探脑,左顾右盼,那鬼鬼祟祟的样子,经先生寥寥数笔就跃然纸上,令人自然而然地哼起童谣:“小老鼠,上烛台,偷油吃,下不来……”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文学作品中,老鼠只是象征物、借喻体,借代一切生命。譬如,《红楼梦》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宝玉煞费苦心为黛玉编讲小老鼠“典故”的那一段,是所有宝黛关系中最天真烂漫轻松和谐声息相投的动人时刻。

还有,米老鼠的故事,小鼹鼠的故事,《猫和老鼠》的故事……曾带给几代人以欢笑。年轻人唱着“老鼠爱大米”,像我们当年唱着“敖包相会”一样去追逐爱情。

老鼠是乡村一员,活动很有规律,喜欢拣熟悉的道,也爱沿着墙角、家具边沿等直线走。平日见着老鼠,虽说人人喊打,可它凭借飞檐走壁、神出鬼没的生存法术,总能绝处逢生。据说,老鼠已在地球上生活了近6000万年,成不了仙也该成精了。

离乡别土,融入城市,似乎远离了老鼠。其实不然。即便是现代都市,老鼠虽不能像乡村那样与人共守一屋,但其数量并不因此而减少,也不因此而远离人们。只不过人们生活在水泥构筑的高楼大厦里,老鼠家族则居住在地下的污水管道中。它们还是与人为邻,并且从未放弃可以到地上偷食人类的一切机会。

人与老鼠生活在同一现场,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不会改变。截至2019年4月的统计,世界人口已经突破77亿大关。论数量,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没资格和人类相提并论。但老鼠可以。因为人类不可能真正远离老鼠而进行诗意的栖居,老鼠更不会放弃人类而坦然生存。

当人类权利与大自然权利发生冲突时,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平衡点在哪里?这还是一个探索过程中的未定之论。毋庸置疑的是,许多野生动物之所以灭绝,是因为人类肆意彻底地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而人类消灭不了小小的老鼠,是因为老鼠能够快速适应人类家园。

来源|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三川

剪纸|詹东明

摄影|胡肖飞

编辑|杜寅舟

校对|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