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事件当事人遭停职处理 | 一周动态

“木兰”事件当事人遭停职处理 | 一周动态

整理 | 马玥浩

聚 焦

“木兰”事件当事人遭停职处理

1月19日,中科院计算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木兰”语言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说明》提到,经该所科研道德委员会初步调查,“木兰”语言系该所员工刘雷创办的中科智芯公司研发的面向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集成化产品,该产品的开发包中包含了Python开源编译器,对外却声称“完全自主”。

《说明》称,该行为存在欺瞒与虚假陈述的科研不端问题。中科院计算所已对当事人刘雷做出停职检查的决定,并就管理责任责令编译实验室负责人作深刻检讨。该所正抓紧对该问题开展进一步深入调查,将尽快公布处理结果,并以此为戒加强管理。

1月15日,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木兰”语言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木兰”是面向智能物联应用的编程语言,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也由科研团队自主实现。此后,这一成果引发争议,被质疑“换皮Python”。

1月18日,刘雷致信科学网,承认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存在夸大成分,对“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郑重道歉”。

相关阅读:“‘木兰’语言换皮事件”续:当事人为夸大行为致歉

追 踪

济南新任副市长曾同时攻读硕士博士?教育部门:没有违反规定

1月13日,媒体发布“尹清忠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信息后,部分网民关注到,尹清忠曾同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经核查,尹清忠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在山东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经招生考试,修完规定课程,通过论文答辩,经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授予硕士学位。

同时,他于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博士学位。

山东教育部门解释称,对在职人员同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没有限制规定。

湖南师大原校长指导博士生“研究自己”,校方:符合规定

近日,网传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楚廷,在一学生博士论文答辩中既是导师,又是被研究对象,还是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题为《教育研究的想象力——以张楚廷的教育研究为例》。

1月16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经审查,该论文答辩的评审程序和论文质量均符合相关规定,其他情况仍在调查中。目前,学校注意到相关舆情,已成立应急小组。

高 校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部分课程!终于不用纠结上哪家了

1月13日,北京大学教务处发布公告称,经与清华大学教务处研究决定,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将向北京大学开放12门优质课程。

14日,清华大学发布公告,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部分名额向清华本科生开放,欢迎同学选修。

北大提醒,清华大学的成绩为等级制,选课同学取得的成绩将按转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

清华规定,学生所选的北大课程学分计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

长春理工:“故宫奔驰女”考试违纪、硕士答辩未通过

1月17日下午,网友@露小宝LL 因发布开着大奔进故宫“撒欢儿”的照片,引发热议。故宫方面核实事件属实,并向公众诚恳致歉。

18日,有网友爆料,高露曾拍摄了一张在长春理工大学参加研究生学位考试的照片,疑似带手机进入考场。

19日上午,长春理工大学回应称:高露考试期间违反规定携带手机,违反考试纪律,当时未被监考老师发现而未作处理。不过,后因硕士学位论文没有通过答辩,并未取得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国 际

美拟建新对撞机:成本约16亿~ 26亿美元

据Science网站日前报道,美国能源部将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制造新型电子—离子对撞机(EIC),让高能电子束冲入质子内部,探究质子“内心”奥秘。

据悉,EIC 的建造成本介于16亿至26亿美元,拟2030年投入使用。

不过,动工前,该项目仍须通过几大考验,包括详细设计方案获批、估算成本及规划建造进度等,可能需几年时间。

同时,为给新对撞机让路,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自1999年运行至今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将于2024年停止运行。

逝 者

中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院士逝世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原主任、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前理事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方守贤先生因病于1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守贤先生是中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他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1983年至1986年担任工程副经理,1986年至1988年担任工程经理,领导团队按期、高质量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整机性能在国际同能区的机器中占领先地位,开启了中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

编辑 | 宗华

排版 | 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