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却不敢动这4人?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却不敢动这4人?

提起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他残酷杀戮的一面。

作为开创一代王朝的枭雄,朱元璋功成名就后,却陷入了猜忌之中,前呼后拥的兄弟们一个个葬送在他的杀戮之下,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

残忍君王背后的心路历程是如何?为何凡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几乎无一幸免?又是什么让区区四人得以苟且偷生

1330年,江南大旱,黄河决堤,朱元璋家乡凤阳一片歉收。本就贫苦的朱家难以为继,只得离开家乡,流落他乡。

16岁的朱元璋跟随家人来到了南昌,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南昌城外墓地里埋葬了朱元璋的弟弟,父母也相继离世。本该热闹的家,现在只剩他一个人独自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朱重八,你怎么又来这里发呆?”稚嫩的声音将朱元璋拉回现实。是老邻居汤和的儿子,也是朱元璋唯一的玩伴,如今汤和一家也准备离开南昌,躲避战乱。

“你一个人在这里要小心。我们走了,一定再回来看你的。”汤和拍拍朱元璋的肩膀,叮嘱道。

目送汤和一行人的背影远去,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想来过去的日子里,汤和就像自己的亲人一般,如今离别在即,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

“好兄弟,保重啊。等我有一番作为,定会回来接你的。”朱元璋默默对自己说。

从此之后,朱元璋只能在这乱世中自生自灭。起初他靠在寺庙读书识字为生,可天灾随后而来,朱元璋只能四处流浪讨饭,与饥寒交迫为伴,性格也变得孤僻寡言起来。

1350年,江南地区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在流浪过程中遇到了郭子兴,这位起义领袖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点燃了朱元璋心中的斗志。

“要起义啊!只有推翻元朝,才能让百姓脱离水深火热!”郭子兴的话语仿佛有魔力。

“起义军需要像您这样仁人志士啊!”郭子兴大笑着拍拍朱元璋的肩膀。

当晚,朱元璋毅然决定加入起义军。他双膝跪地对天发誓:“我一定会为老百姓斩妖除魔,拯救苍生于水火!”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被完全改写。很快,朱元璋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智谋,在起义军中崭露头角。起义军在他的带领下屡建奇功,声势大振。

“有朱将军在,起义大业指日可待啊!”起义军士兵们对朱元璋充满崇拜之情。

而此时,汤和一家也回到了南昌故乡。得知朱元璋加入起义军的消息,汤和欣喜不已。

“起义军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我也要加入,与老友并肩作战!”汤和立即写信告诉朱元璋自己的想法。很快,两人团聚,共同为起义大业奋斗。

“有你在,起义军必将成功。”朱元璋笑着对汤和说。

1356年,起义军终于攻占了南京。郭子兴已不幸病逝,众人推举朱元璋为起义军领袖,继续北伐。

“夺回河山,驱逐胡虏,这是我等生命的意义!”朱元璋手握天命,声音洪亮。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正式登基为帝,是为明太祖。

“哈哈,我们终于成功了!”朱元璋笑着对汤和说,“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

“陛下您功劳最大,我不过混吃等死。”汤和谦虚地说。

明朝初期,朱元璋封赏了众多追随他的兄弟。汤和封信国公,沐英封西平侯,徐达封为彭城王,奉朱元璋为圣主。

一时间,朱元璋手下聚集着众多心腹重臣与家人。他笑容满面,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

1371年,明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绝。他本打算将帝位传给朱标,现在朱标去世,朝局顿时动荡起来。

“陛下请节哀,您仍手握大权,天下归您所有。”丞相胡惟庸劝慰道。

朱元璋心中一惊,难道这个人在觊觎吾位?从此之后,朱元璋对臣子们极为猜忌,变得暴戾起来。

1380年,借口胡惟庸通敌,朱元璋将其家族夷为平地。包括御史李善长在内,无数朝中官员被株连牵连,妻离子散。

“陛下,功臣微罪不宜遑论,这样太残忍了。”汤和忧心忡忡,但朱元璋已变得毫不留情。

“朕为社稷大计,断不能有丝毫软弱!”朱元璋冷冷道。

汤和再也不敢多言,心中却十分担忧。曾经的跟随者,如今性命堪忧。

1387年,明军大将军蓝玉在边境用兵失利,被撤职查办。

朱元璋得知,蓝玉意图借战功夺权,大怒之下将其凌迟处死,并诛灭三族。

蓝玉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开国功臣。他的死,让群臣人人自危,深感君主残忍。

“陛下,匆忙诛杀功臣,会让百姓心生惧怕。”汤和劝谏。

“无知之徒,朕乃为国家大计,绝不容他人窥视职位!”朱元璋愤怒道。

汤和再也不敢多言。朱元璋变本加厉地诛杀大臣,过去的兄弟,如今性命堪忧。

1398年冬,大将军徐达病重。朱元璋为防其不治身亡后对皇位产生威胁,亲自派人将其杀害。

追随朱元璋的34人,除了4人尚在,其余全数被诛。朝野为之唏嘘,人人自危。

众多故人葬送在朱元璋的猜忌与杀戮中,只有4人侥幸逃脱。

首当其冲的是汤和。他与朱元璋从少年相识,引他入伍,恩情莫逆。朱元璋即使变得残暴,也舍不得伤及这位恩人。

再者,汤和个性敏锐,早早功成身退回乡,未参政,避开了是非。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两人从小恩情深厚,比父子还亲。沐英性格热忱,对朱元璋一往情深。明成立后,他镇守边疆,避开了祸端。

耿炳文为人低调,甘居人下,未曾争权夺利。朱元璋看他老实,也就没有疑虑。

最后是郭英,他是皇帝宠妃的兄长,受到礼遇。他总是谦和老实,未参政,所以幸免一劫。

这四人各有不同之处,方得以苟活于这场腥风血雨之中。

当初的少年热血拼搏,如今沦为杀人不眨眼的暴君。

朱元璋心路历程的每个转折,都隐藏着对权力的焦虑不安。他是一个与漩涡搏斗的普通人,也是一个与魔鬼较量的君王。

杀戮背后是对权力的独占欲,也是难以调控的猜忌心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多少生灵葬送,换来一代王朝辉煌。感叹君王之不易,才华与残忍同在。

生死荣辱,于长河飘渺,不过一粟。望历史久远,唯留感慨。


朱元璋一生跌宕起伏,最终走上杀戮之路,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他也曾是个抱负热血、乐于助人的青年;他也曾一步步登上人生巅峰,手握大权。然而权力终归还是打败了人性,让猜忌与杀戮萌生蔓延,使他迷失自我。

朱元璋并非生来则暴虐,他也曾有过善良和理想,只是命运弄人,最终走上了错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