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报复是爱?孙荃:被郁达夫抛弃后,她用余生为他做了三件事

最好的报复是爱?孙荃:被郁达夫抛弃后,她用余生为他做了三件事

【奇扒民国奇情第51期】

1927年3月,当民国四大弃妇之一的孙荃在产房呻吟时,她的丈夫郁达夫正与当时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热恋。这一年,正是他们结婚的第七年。

不久后,为了让美人王映霞可以“全无顾忌”地与自己恋爱,郁达夫提出与孙荃离婚,并正式分居。当时,孙荃和郁达夫的三个孩子:文儿两岁多,熊儿一岁多,胖妞几个月。

在婚姻里,男人若洒脱,女人多半要遭殃。

当郁达夫放弃家选择王映霞时,孙荃在这段婚姻里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

当一切发生时,孙荃心里充满了怨恨,为了挽回丈夫,她甚至以“殉死”相逼。但,当一个男人的心已经不在你身上时,这个女人即便真的即刻死去,他也丝毫不会在意。

如此,死又有何意义。

明白这点的孙荃内心充满了恼恨,但在郁达夫家人的宽慰下,她最终接受了事实,条件是让她保留着“郁达夫夫人”的头衔。

孙荃寄希望于有朝一日丈夫能回心转意,但变了心的男人,真的能“回心”?

1928年2月,杭州西子湖畔,32岁的才子郁达夫与20岁的美人王映霞举行了婚礼。这场唯美的婚礼,轰动了整个杭州城。“神仙眷侣,如果真的有模样,大概就是郁达夫和王映霞这般吧!”世人道。

郁达夫与王映霞

婚后,郁达夫与王映霞过上了神仙般快活的日子。据王映霞回忆,他们每月的花销都在200元以上,这在当时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准。王映霞还曾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家的生活比鲁迅还要好。”

而就在这对新人快活的当口,在老家的孙荃和几个孩子却不得不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孙荃本是大户人家的贵小姐,在民国四大弃妇里,孙荃的家室、才貌都相当高。

相比徐志摩弃妇张幼仪、鲁迅弃妇朱安等,王荃与郁达夫虽是媒妁之婚约,却也曾有过一定的情感。

由于孙荃出生在富裕之家,加之父亲学问过人,她自幼便熟读诗书。也恰因着这个缘故,在郁达夫家的媒婆上门提亲时,听完媒婆的叙述,她便对这个无恒产却颇有才华的青年很是青睐。

对于这门亲事,孙荃的父亲最初很是犹豫,但孙荃自己听完介绍后,却欣喜地表示自己愿意应允这门亲事。原因很简单:郁达夫,正是她心中所理想的少年情郎。

孙家点头后,郁达夫母亲便决定以请孙荃来家里玩的方式考察考察儿媳。

这天,孙荃扎着两条乌黑油亮的辫子来到了富春江边。一来到郁达夫家,看到郁家在富春江边的那幢3开间的老式楼房,孙荃就顿生欢喜,只一眼,她就爱上了郁家。

相比孙荃家的富裕大气,郁家显得很是破落,但对于这些孙荃丝毫不介意。

当天,孙荃与未来婆婆见面后,未来婆婆好多天都合不拢嘴。对于这个亲和力极佳的未来儿媳,郁达夫母亲满意极了。

随即,二人的婚事就此拍板!一段富家贵小姐与破落乡绅的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有了第一次往来郁家的经历后,孙荃便认定自己此生“生是郁家人,死是郁家鬼”。此后,她经常到郁家殷勤服侍郁母和其祖母,而且还主动地给两位老人代笔与郁达夫互通音讯。

久而久之,她不期然地与郁氏家族融为了一体。

在为郁达夫与郁家代笔之余,她还写信给不断与在日本留学的郁达夫书信往来。偶尔,她还会将自己创作的诗词寄给郁达夫。

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曾先后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但在与孙荃通信时,这些恋情均已无疾而终。

此种情况下,见到未婚妻的来信后,郁达夫心里多少也有些欢喜。他不仅给孙荃回信,还在信里为她的诗歌进行专业指导,在他的影响下,孙荃的诗文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孙荃寄给郁达夫的这些诗词里,多少也藏着她少女对未来夫婿的情愫。在一封寄给郁达夫的诗歌里,她写到: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郁达夫对孙荃创作的诗词大加赞赏,只是,在这段时间里,郁达夫很少创作诗词。

一个文人,其创作力最高的时候,无疑就是陷入热恋时。这话反过来推断,也成立。所以,在与孙荃鸿雁传书期间,孙荃虽已对郁达夫有了感情,但郁达夫对孙荃却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也正因为孙荃没能撩拨起郁达夫的情丝,在郁家写信要求郁达夫回来完婚时,他以"母老矣,不能为弟养妻养子也(自己经济未独立)"为由,准备“拖拖看”。

在郁达夫计划“拖拖看”时,孙荃已经20多岁了。在当时的社会,20多未出阁,显然已经算大龄,孙家对这段婚事的急切可想而知。与此同时,郁母也急切地盼着抱孙子。

两方催促下,已与孙荃有一定接触的郁达夫便回国准备完婚。

回国后,留洋归来的郁达夫见到孙荃本人后,生出了失望的感觉,原因乃是因为“孙荃看起来土气”。但孙荃对郁达夫的想法却不甚在乎,她是一个有自信的女人,只要郁达夫与自己相处一段时日,他们之间定能培养出感情。

但在婚礼当天,孙荃就第一次领教了郁达夫的“厉害”。郁达夫要求婚礼中不行结婚礼、不坐花轿、不闹洞房。他说:

"一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办。……"

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对女方的极大刁难和不尊重。但孙荃却咬咬牙道:“成”!

1920年7月26日傍晚,一乘小轿抬着孙荃进了郁家的庭院。这段没有仪式、没有证婚人、甚至没有亲朋好友祝贺的婚姻,便算缔结了。一切都如此地悄无声息。

但洞房花烛夜,却出事了。

两人结婚时,正值盛夏,兴许是吃坏了东西,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当晚孙荃竟得了疟疾。

古人非常看中吉凶,一段婚姻开始的第一天,女方便得了疟疾,这显然是凶兆。

身患疟疾的孙荃,时冷时热,浑身酸痛无力。她的脸上毫无血色,自然也就无光彩而言。当郁达夫揭开新娘红盖头时,想来他多少有些失望。

洞房夜,因为孙荃身体不适,加上她是过于羞涩矜持,对于郁达夫而言,真真是“不满”极了。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就曾写文表示了自己对日本女子热情奔放的欣赏,可见,当晚的孙荃,和他的那盘“菜”长得很不一样。

新婚第一天,郁达夫就在长吁短叹中度过。当晚,唯一称得上让他印象深刻、有意义的事就是:

孙荃将一枚满含着深情和厚意的钻石戒指,作为"信物"送给了郁达夫。

不久后,当孙荃的疟疾好了以后,郁达夫却被传染上了。深受疟疾之苦的郁达夫顿觉婚姻和人生都蒙上了一层灰,他甚至在病中生出了遁入空门的想法。

之后,两人来到孙荃家修养后,一切才有了缓和。孙荃家的山清水秀、碧水蓝天,让喜爱大自然的郁达夫忘却了尘世。

在孙家,郁达夫不用管顾应酬,也没有诸事的纷扰,每天只要和岳父孙孝贞谈天说地,与丈兄孙伊清说医道诗,这无疑让郁达夫很是惬意。

暑假过去后,如孙荃所想,两人之间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人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果然不虚。临回日本时,郁达夫第一次对故土有了留恋。

这种留恋让郁达夫离别故土时,生出了许多伤感的情怀。

因此,在去日本的途中,他每到一处,或每经一事,总要写诗纪之,抑或说是抒发情感更为恰当。

前文讲到:诗人诗兴大发时,往往是因为灵感充足,而灵感多半是因情事(尤其男女)出发。从郁达夫与妻子分开后的大量创作可以看出,对于新婚妻子,郁达夫的感情已有了明显变化。

但刚刚培养些感情的小夫妻,立马就面临两地分居,这对于二人的感情,无疑是致命的。

回到日本继续留学后,寂寞难耐的郁达夫又与前情人隆子走到了一起。为了养这个曾堕入酒肉场的女子,郁达夫还将妻子赠送给自己的钻戒当了......

在回国后,郁达夫的出轨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在安庆时,郁达夫与妓女海棠发生了荒唐之恋,在北京时,他又与银娣交往,在广州时,他又与白薇陷入了热恋.......

但无论是安庆的"海棠",或是北京的"银娣",或是广州的"白薇",都没有让郁达夫生出抛弃家庭的念头。所以,对于这一切,孙荃也只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证明,在男人外遇“玩玩”这件事上,女人的一味忍让只会将自己推入深渊。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次“玩玩”就会“成真”。

在遇见杭州美人王映霞后,郁达夫不仅“较了真”,还像很多坠入情网的男女一样:全然地不管不顾起来。就连妻子孙荃以死相逼,他也丝毫不予理会。

风流一旦成性,接下来势必就是郁达夫小说《沉沦》里的模样了。

初被抛弃后的孙荃,对郁达夫充满了怨恨、责难。她像所有被抛弃的妇人一样,对婚姻充满了悲观失落。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从来不允许她如此,三个孩子嗷嗷待哺,他们已经被父亲抛弃了,倘若母亲也不能为他们撑起天地,他们该如何生存?

为了孩子,也为了保全郁达夫的声名,“一哭二闹三上吊”后的孙荃含泪默许了他们的婚姻。

此后,孙荃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老家过活,郁达夫每月只给他们少量的生活费。期间,孙荃抚养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相比生活上看得见的艰辛,孙荃面对更多的则是内心的煎熬。离婚后带着三个孩子的孙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寂寞,每晚将孩子们哄睡后,本疲累不堪的她却怎么也睡不着。

孙荃本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善良的人,如若心中装着恨,那种煎熬,足以将人吞噬。

人说,佛陀能解世间苦。孙荃在吃斋念佛很长时间后,终于慢慢不再怨恨郁达夫了。

孙荃的人生,也在她放下“恨怨”的那刻开始有了转机。

即便被郁达夫残忍抛弃,孙荃也对孩子们说:“你们父亲是个厉害的作家,他用笔为国家做贡献!”

在孙荃的教育下,三个孩子虽曾被父亲抛弃却并无一丝对父亲的怨恨。即便后来父亲又有了很多孩子,他们也对父亲没有太多怨恨。

孙荃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即使在战乱年代,她也丝毫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八年抗战开始后不久,郁达夫逃亡东洋,孙荃为了避免做“顺民”,只得带着孩子们前往娘家宵井避难。

此时的郁达夫自身难保,自然无法为她们提供经济支援。加之战乱的缘故,孙荃娘家的经济也不宽裕,不得已之下,孙荃只得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孩子们。孙荃和孩子们的生活在困苦中艰难的继续着,相比生活上的困苦,孙荃更担心的是他们的教育。

在竭尽全力保证孩子们有衣穿有饭吃的同时,孙荃在保证孩子读书受教育问题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倾注了全部心血,她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三人都能学有所成。

没有学上,孙荃就自己亲自为孩子们授课;没有课本,逃难时带的旧书和郁达夫的作品就当做教材吧。在孙荃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学习一刻也未曾松懈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荃对郁达夫的情感也悄悄发生变化。这个女子,彻底原谅了郁达夫抛弃妻子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战乱中对丈夫的思念和回忆。

对于孙荃自己而言,这是一场伟大的和解,当她彻底放下所有嗔恨,心里只留下美好时,她便已经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女子的最伟大的超越。

20世纪40年代末期,偶然中,孙荃看到胡愈之的报告:《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

当这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时,孙荃才知道,自己思念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郁达夫已经牺牲了。听到丈夫为国捐躯的消息,孙荃泪如泉涌。

她为他在家设了牌位,只是,她不知,这次他是否会选择回到他和孩子们身边。

郁达夫牺牲后,孙荃教育孩子们时说:将来,我希望你们也也能像父亲一样,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

每年的7月15日,孙荃总是向着南天遥望,希望郁达夫"魂兮归来”。

此后一直到去世的几十年里,孙荃终生未嫁。即便郁达夫曾如此残忍地将他们三人抛下,她对他最后也只有哀思。

孙荃的一生活得并不让现代的女子觉得“硬气”,在很多人眼里,她甚至多少是窝囊的。

但她却在那个年代里,在任何艰难中始终把握住了自我。就单说她凭一己之力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这一件,她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女子。

孙荃的一生毫无潇洒恣意可言,因为她终其一生都在为郁达夫和孩子活。但谁也不能否认,她的一生绝对称得上:精神富有。她心里有爱,有国家,有天下苍生。这样的女子,便是世间之最富有。

而她能在经受最大不公时,依旧将一生过好,并始终保持善良、保持爱,这又是何其地可贵。

世间,最好的报复大概就是如此了:你对我千般虐,我回你一如以往的爱!

新中国成立后,孙荃最关心的就是郁达夫作品的整理和出版,为了促成此事,她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她坚信:

"等到政治清明时,自然有人会去从事郁达夫研究,去研究他的作品,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公允的地位。"

但遗憾的是,孙荃她老人家所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她却未能亲眼看到。1978年3月29日,孙荃与世长辞,终年81岁。

在被郁达夫抛弃后的余生里,孙荃虽有过恨,却未对他有过任何指责。相反,他还倾尽余生为郁达夫做了三件事:尽心尽力为他将孩子培养成才、为他设立牌位召亡魂回乡、促成其作品集的出版。

临终时,孙荃不无自豪地说:

"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

如今,在天堂的孙荃,不知是否已与郁达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