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突厥契丹打服,功过由后人评说:武则天让枯燥干涩的历史变生动

将突厥契丹打服,功过由后人评说:武则天让枯燥干涩的历史变生动

撰文|赵立波

犹如雄性历史之中绽放的一朵奇异芳香的玫瑰,武媚娘到武则天的蜕变之路,让许多皇帝们黯然失色,也验证了女人可以撑起一片天地。她的出现给了华夏历史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让枯燥、干涩的历史生动了起来。她年轻时以女人的柔媚征服了两代帝王,中年掌权后,突然变成主持强大帝国的主人,对外扫清突厥、契丹,对内注重民生疾苦,大刀阔斧进行多项变革,由此也让女人武则天在后世引发了千年争议。

无字碑

“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上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墓前的碑上刻字,有人说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意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是由后人去评论。”【1】

武则天成了第一位挑战礼法的女人,由此让她的人生掀起巨大的波澜。

古老的《尚书》在历史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有神圣的指导地位,“牝鸡无晨,牡鸡之晨,惟家之索”,从根本上否定女人有任何当家作主的可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就被赋予了附属、顺从的地位。从14岁入宫,武则天就悄悄走进了历史的舞台。“王室婚姻,皆取当世勋贵名臣的子女为对象。”【2】出身贵族武媚娘获取了人生第一块跳板。在入宫的那天她的母亲杨氏极为悲伤临别之际不能自已。武媚娘这时叫明空,却非常高兴地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她的母亲这才停止哭泣,“既见帝,赐号武媚。”【3】

武则天画像

唐代书籍从一开始就将这个女子赋予了颇为坚强的形象,甚至还多了一层狠劲的暴力倾向。李世民有一匹好马,却无人能够驯服她对李世民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檛檛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4】除了武媚娘命运的偶然因素外,她能够最终成为女皇都是因为她身上的几个标签。首先在她身上有一个“美”字。这是所有女人获得男人芳心的的最重要硬性条件,而武媚娘更为突出的将其呈现出来。甚至她将美字贯穿一生“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5】其次,她有一个“狠”字,近人多将宫斗戏放在清代,殊不知,真正能够将“宫斗”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非武媚娘莫属。在关键时刻她能作出关键性的“狠毒”。最后她身上还有一个“能”字,能力的能,这是她与所有后宫女人相比最终走向成功的最大实力。唐高宗的多病给了武媚娘更多的历练机会,将后宫干政和处理政务水平发挥到极致,也证明了女人武媚娘的能力比许多男人要强数倍。

武媚惑主

“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与国政。……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6】武后对政治的触摸让她无限上瘾,权力如同鸦片,一旦粘上,就再难放下,皇后干政是高宗的一手制造,当发现要制止时,一切为时已晚。

武则天治国理政的水平到底怎样?透过争议寻找干货。

对武则天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女人身份,跳过这一局限后,评价武则天的是非功过,要看她参与执政,看她当权时期政治是否清明、生产是否发展、国家是否强盛,围绕“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考察。从现存资料来看,武则天相当重视农业,甚至为了发展农业,还鼓励将帅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的屯田、营田。认为“王师外定,必借边境营田。”长安元年(701)十一月,武则天任命的凉州都督郭元振,到地方后“开置屯田,尽其水陆之利。”【7】并且将农业生产水平与官员奖惩挂钩,“田畴恳辟,家有余粮”的则予以迁升,若果百姓觉得“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加以惩处“轻者年终贬考,甚者非时解替。”【8】武则天的不断重视下,粮食获得了巨大丰收,对此陈子昂说“太原蓄钜万之仓,洛口积天下之粟。”

武则天时期壁画

当时的《唐会要》一说记载“神都帑藏,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西流衍。”除了国富民强外,武则天在军事方面取得的业绩也较为不俗,对东突厥和吐蕃战争,均以胜利告终,收复安西四镇以后,还有一个军事壮举。长安二年(702),她又下令“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9】掌管天山北路西至楚河流域的特枷、鸡洛二州,蒙池、昆陵二都护府和二十三个都督府【10】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武则天复置于龟兹(新疆库车)的安西大都护府,“及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11】在维护中华民族版图完整和畅通丝绸之路,武则天着实功绩显赫,仅此一项便可名垂千古。至于在用人行政上大体开明、用人不拘一格,铁腕施政,其一朝名臣辈出,“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12】

武则天时期版图

拿什么来评价你,武则天身后名一直都是史学界绕不开、定不了的话题人物。

武则天取唐代之后在当时就引起了激烈反对,尤其是李敬业起兵,颇具号召力的大文人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一发布,天下震动,一时广为传播。骆宾王骂她“秽乱春宫”,是“掩袖工谗的奸佞小人,”包藏祸心的“杀人恶魔”,“窥窃神器”的王洋大盗【13】有趣的是,当武则天读完这篇气势汹汹的,口诛笔伐,极尽痛骂之能事的文章时竟然非常欣赏,并责备说:“这样的人才未能选入朝中,是宰相的过失啊!”。在武则天当政期间,远近百姓对于这位女皇是持欢迎态度的,甚至认为她是顺天应人的明君,在洛阳树立巨大的“天枢”,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14】在她去世后,唐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国子司业官员撰文评价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忘躯济厄”等等,立下了不朽的“鸿业大勋”。【15】总体来看,在此之后的整个唐朝对武则天是持肯定态度的。宋太祖赵匡胤曾对历代君主治乱专门进行过讨论,在涉及到武则天时,他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澜,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武则天时期名臣狄仁杰

到了欧阳修和宋祁官方修史时期,对于武则天的批判开始走向激烈,他们以“春秋笔法”用较为情绪化的语言抨击说:“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以褒姒之比耶?【16】此后在深受理学思想影响下的宋代史学家们特别反感女人专权,对其评价越来越低。犹如抛物线似的评价,到了清代武则天的身后名越来越差。大思想家王夫之鞭挞武则天为历史上“篡夺之君”,将武则天的政权称之为“伪”,大骂她是“嗜杀之淫妪,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万世闻其腥,而无不思按剑以起。”【17】

武则天书法

直到近代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逐步从批判走向了建设,对其研究也摒弃了许多情绪化的偏见。从1935年,宋之写成《武则天》起,到了1943年田汉写成《武则天》京剧,这两部颇有影响的剧作将武则天逐渐塑造成了正面人物。到了1960年,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主流学术界对其评价走向了高点,认为武则天的政权“是获得人心的”,“是得到人民拥护的”。但是郭沫若在特定年代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过于夸张,仅举一例,武则天很喜爱文艺,会作诗,郭沫若却说她“对于唐代文化的高涨大有贡献的”,这未免有失学术的严肃。

武则天出行

范文澜检讨了过去在认识上对武则天的片面性,他说:“事实上武则天统治的时候,中国还保持强盛的形势,对人民来说,她不算是属于坏的一类皇帝。”【18】1951年,历史学家罗元贞在《光明日报》发表《武则天批判》,文中指出: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作用,她外抵突厥、契丹、吐蕃的进攻,客观上保护了人民的安全。【19】此后,对武则天的讨论逐渐以戏剧形式达到了高潮。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武则天的概括更具辩证和客观,认为武则天整体上是“功大于过”,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她最重要的事业是无情打击了当时最大的贵族世家,或者说打击了具有政治特权的大地主阶级。

相关题材画作

武则天的另一功劳是大唐帝国的边疆解除了游牧民族的威胁【20】史学家吕振羽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武则天的三大历史功绩:一,在内政上,她对南北朝以来长期残破的社会经济,在唐高祖、太宗时代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的工作;第二,由于国力的继续增长和国威的继续伸张,武则天一面以强大的兵力击败吐蕃统治集团背信弃盟的进攻,讨伐突厥、契丹等统治集团的叛变,一面又可以说是比较开明地处理了唐庭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三,武则天在执政期间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外的经济、文化联系。此外,她在文化上也做了不少工作。【21】

时代到了今天,当多元化覆盖,所有历史尘埃落尽后,让我们能够更为清晰、理智、客观看待评价历史人物,养成健康的历史学观更为具有意义。

注释:

【1】《这样学习历史,这样点评历史》。

【2】《新唐书高俭传》第95页,1985年第二版。

【3】《新唐书武后传》。

【4】《鹤林玉露》已编卷之六。

【5】《新唐书》卷3《高宗本纪》。

【6】《新唐书卷一》,第81页。

【7】《资治通鉴》卷207、《旧唐书》卷97《郭元振传》。

【8】《唐大诏令集》卷10《诫励风俗敕》。

【9】《资治通鉴》卷207。

【10】《新唐书》卷43《地理志》。

【11】《唐会要》卷73《安西都护府》。

【12】《资治通鉴》卷205。

【13】《骆临海集》卷10《戴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14】《新唐书》卷76、《通鉴》卷205、《全唐文》卷209。

【15】《全唐文》卷220。

【16】《续资治通鉴长篇》卷7。

【17】《读通鉴论》。

【18】范文澜:《关于中国通史简编》,《新建设》1951年4卷2期。

【19】《光明日报》1951年9月22日。罗元贞:《武则天批判》。

【20】翦伯赞:《评越剧,则天皇帝》,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三)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51页。

【21】吕振羽:《关于武则天》,吕振羽《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