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却改写了欧亚历史,让中国受益至今!

汉武帝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却改写了欧亚历史,让中国受益至今!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汉武帝一生致力于击败匈奴,策划了无数军事行动,虽然多数以成功告终,但却也遭遇不少失败。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一次军事行动失败,莫过于本文讲的这一次,甚至有学者评价,汉武帝的这一失败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失败”!

楚汉争霸中,由于大秦帝国灭亡,中原战乱不休,匈奴冒顿单于趁机扩张,最终控制了东北、北方和西域,对汉朝形成了绝对的战略优势。大汉王朝在匈奴的兵锋之下,只能无奈的采取和亲之屈辱政策。

公元前141年,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上台之初,就准备改变汉朝对匈防御为主的政策。除了军事准备之外,汉武帝还有一个军事计划,即:联络伊犁河的大月氏人,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西域。其实,用现在话说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原来,当时逃过匈奴俘虏之口,汉武帝获悉大月氏和匈奴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但大月氏国力有限,没有能力报仇雪恨,所以汉武帝就决定派人穿越匈奴控制区,联络大月氏共举大业。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公元前139年,张骞主动要求出使大月氏,汉武帝就派他和堂邑父(甘父,匈奴人,向导)率100多人从长安出发。闲扯一句,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人胆子特别大,而且有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比如苏秦、张仪、毛遂、张骞、陈汤、班超等,属于标准的“男子汉大丈夫”,他们的事迹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张骞不出意外的被匈奴人抓住,匈奴单于对他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南方越国),汉肯听我乎?”显然,就如汉朝不允许匈奴穿越大汉去南越一样,匈奴也不允许汉人穿越匈奴去大月氏。

幸运的是,匈奴单于对张骞等人只是扣留,过程中有威逼利诱,也少不了一顿毒打,但不管如何命没丢掉。张骞在匈奴待了十年,最后于公元前129年趁机逃出匈奴控制区。

不幸的是,在过去十年内,西域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匈奴人的支持下,大月氏死敌乌孙国步步紧逼,以至于大月氏人不得不从伊犁河流域西迁,到了咸海附近,另建了家园。

于是,不忘使命的张骞,就继续西行,走过大漠,翻过葱岭,一路饥寒交迫,死伤无数。后来,在大宛(出产汗血宝马,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国的帮助下,最终来到了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西迁之后,觉得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远离匈奴和乌孙,所以没有心思报仇雪恨了。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也没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总之,到了这一步,汉武帝的这一军事行动失败了。

在回国的途中,张骞为何避开匈奴人,所以选择的路线比较偏僻,在通过青海时,因为羌人投靠了匈奴,所以再一次被匈奴俘虏。公元前126年,因为匈奴内乱,被关押一年多的张骞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让人感慨的是,历经13年的时间,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但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张骞这一次出使大月氏,从直接目的来看是失败了,但带来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后世根据张骞西行之旅,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意义重大,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甚至因此让中国人赚了世界2000多年的钱。即便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也是受张骞的启发,因为目的都是向西域出售商品。

其实,丝绸之路的伟大,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的评价很客观:

丝绸之路远不止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丝绸之路并不处在世界的边缘,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还将持续影响当下的世界。

彼得·弗兰科潘认为:三大宗教的兴起、人类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等的背后,都有丝绸之路的原因。比如,匈奴入侵罗马,就是看到了丝绸之路上的财富;三大宗教的兴盛于丝绸之路上;蒙古铁骑西征,就是沿着丝绸之路;美洲大发现,和欧洲的大航海,背后都有丝绸之路的原因;甚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后,也和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汉武帝这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却真真切切的改变了世界,让东西方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如此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对当今中国而言,丝绸之路的意义更是重大,一带一路其实就是丝绸之路的升级版。所谓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汉朝人开启的丝绸之路,如今还能让中国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