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辛弃疾造成的误会:南朝刘宋军力的真实变化趋势

走出辛弃疾造成的误会:南朝刘宋军力的真实变化趋势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这首著名的《永遇乐》中,主要借用了南朝刘宋的典故来怀古忧世,顺便感叹刘宋(元嘉北伐后)与南宋(金人南侵后)的某种相似境况。最后一句“凭谁问”,其实还是很无奈的,毕竟廉颇即便这样回答了,也依然没有机会报效赵王,“凭谁问”三个字更是在感叹作者连像廉颇那样被主君派人一问的机会都没有。上阙的气势勃发,与下阙的败后颓唐大相径庭、强烈反差,在气氛上构成了一组强烈的对比。

著名词人辛弃疾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刘宋政权的基本印象,都是被这首上下阙间对比明显的著名词作奠定的。一个在上阙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却又出自“寻常巷陌”、名唤“寄奴”的人创建的王朝(出身与成就的反差感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振奋感),却在下阙“元嘉草草”、“仓皇北顾”,以至于“佛狸”(拓跋焘)南下、“扬州烽火”,北伐不成反被袭扰“近畿“。为了叙事抒志的需要,文学的夸张,渲染了前后的反差,似乎刘宋军力发生了某种断崖式的下跌,不熟悉魏晋南北朝而又无暇深究的读者,难免会留下【刘宋军力下降极快】的印象。

那么,史实真的如此么?


刘宋军力发展的“真相”

刘裕一生征战功业

刘宋军力的基本盘是刘裕时期的北府兵,这支武装力量帮助刘裕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405年-417年)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见上图),它们主要发生在公元5世纪初。元嘉北伐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公元5世纪30年代初的到彦之北伐(430-431),这场北伐起初是胜的,后来虽然失败但也并未损伤到刘宋的元气。一败涂地的“元嘉草草”则发生在公元5世纪50年代初,也就是辛词下阙所述的情形。

刘裕陵墓——初宁陵现存石刻

如果我们分别按照416年、431年、451年计,刘裕灭秦(义熙最后一场大战)与到彦之北伐之间相距15年,到彦之北伐与元嘉草草之间相距20年。如果从公元405年刘裕平定桓氏算起,405年到451年之间的跨度,已然接近半个世纪,也即46年。

如果我们把视线再往前推,刘裕时期北府兵的将官甚至士兵有一部分是源自谢玄时期北府兵的,也即刘裕掌握的这支北府兵,是淝水之战东晋主力的“自然发展”。二者的关系,有点像孙坚所部之于孙权所部,那么刘宋军力的起算年份可能还应该上溯到公元379年。那么,以北府兵为核心的刘宋军力兴衰周期,也就成了(451-379=)72年。

72年是什么概念?

以三十年计一个世代的话,就是2.5代人

经历了2.5代人(72年)的初兴(淝水之战)、爆发(义熙征战)、转衰(到彦之北伐)、溃败(元嘉草草),以北府兵为军事基础的刘宋军力发展的可以说是相当规律了,用数学来表达,就是一个相当标准且曲率较缓抛物线。战力兴旺上升用了37年,战力下降衰落,用了35年。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其他有过强势表现的政权。

前燕:352年灭魏、370年被灭,从盛到衰18年

前秦:370年灭燕、383年淝水,从盛到衰13年

蜀汉:208年赤壁、223年夷陵,从盛到衰15年

秦朝:前221年统一、前207年亡国,从盛到衰14年

后燕:384年建国、395年参合陂,从盛到衰11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以上五政权从盛到衰的年数,远远低于刘宋的35年,它们才是真正的下降快。


前秦崩溃前各地的统治时长


对比一下就更加明显了,刘宋的表现已经算是可以了,无论是战力上升还是战力下降,都不算快。

而且我们要考虑这么一个因素:影响“军事实力”发挥的因素有很多,除过最为核心的将领水准、士兵素质、后勤保障外,两军兵力对比、两军兵种配置、气候情况、内政局面都会影响“军事实力”的发挥。尤其是在没有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组织方式辅助下,古代军队“军事实力”发挥不稳定,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那么,相对于古代军队的平均不靠谱水平,刘宋的军力之维持,其实已经是相当靠谱的了

南京六朝博物馆中的南朝俑


刘宋的军力下降的原因

虽然事实上已经把刘宋军力下降快的理解误区解释得差不多了,但【下降原因】的明晰,才能更好地廓清疑惑,解释【下降原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下降不快】的认知,那么寒鲲就简要谈一下吧:

义熙年间的刘宋军力,无论主君、高级官员还是北府兵素质都是一时之选【人事】,再加上刘裕在创建霸府、篡晋建宋的过程中,果断处理中枢政治与荆州地方的不稳定因素【内政】,以及谯蜀、南燕、后秦、北魏诸国不是有机可乘、有虚可入便是顾不上、没心思【外部】,主客观条件都是有利因素远多于不利因素,是东晋南朝整个两个半世纪里(318-589)建康政权各方面条件最好的时间点,自然胜战连连。

北魏与刘宋南北对峙初期格局


元嘉年间则因为刘义符、刘义隆、刘义康之间多次发生的最高权力摇摆,严重消耗了高级官员团队,也加剧了宗室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再加上富有作战经验的义熙兵将,在元嘉时期逐渐自然死亡(420-431-45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逐渐强大,主客观条件全面转劣,元嘉时期的战力发挥自然就比不上义熙时期。时移而势异,刘宋军事实力或者说军事表现,自然会下降。

结语

综上可见,刘宋军力的下降是30多年间内外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所致,所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不利因素的增多,严重干扰了元嘉年间刘宋军力的表现。时间与缘由两个维度综合梳理出来,您还会觉得刘宋军力下降快么?


欢迎关注头条号——寒鲲,获取更多国史干货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