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好还:煊赫一时的夺门政变集团,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

天道好还:煊赫一时的夺门政变集团,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

前引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一深夜,在奉旨陪祀太庙事毕后,值宿在千步廊西朝房内的恭顺侯吴瑾,被惶急的敲门声惊醒。

来人是一个名叫马亮的达官(所谓达官是对归顺明廷的蒙古、女真等武士的泛称),这个连夜求见的马亮向吴瑾透露了一个惊天密谋,昭武伯曹钦暗中畜养数百达官死士,意欲明日与太监曹吉祥里应外合,攻入大内谋反!

吴瑾登时惊出一身冷汗,睡意全无!

六月初七时,鞑靼首领孛来入寇河西,关中震动,随后英宗皇帝便钦命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充总兵官,率京营大军御敌,而出师之日就定在明日七月初二!

若是等大军出征后,京城空虚,曹钦等人出其不意作乱紫禁城,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瑾赶忙跑到相隔不远的另一间值房去找怀宁伯孙镗商议,孙镗因明日西征需要在早朝陛辞,因而恰好也暂宿朝房。

在得知曹钦将要谋反的消息后,孙镗果断计议,先投书大内告知陛下曹氏阴谋,再急召西征军削平乱党。

两人顾不得再去找千步廊东侧朝房值宿的文臣润笔,只反复在奏疏上书写“曹钦反,曹钦反”几个大字。

因此时宫城还未开启,吴瑾和孙镗两人只能将奏疏从长安右门门隙中投入,并严厉告知守御卫士:“急变,即达御前,迟则军法斩!

曹钦在发觉达官马亮逃逸后,也猜到机事已泄,当即召集家兵达官五百多人,连夜举事。

一如五年前,曹吉祥、石亨等人率兵急趋长安门发动夺门之变一般,大明王朝的京师再次陷入混乱当中。

夺门新贵

景泰八年(公元1457)正月十七日,英宗皇帝在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拥立下复辟成功,重登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再次登临帝位的英宗,旋即改元天顺,在大肆封赏夺门政变集团的同时,自然要清算前朝旧臣。

正月二十二日,兵部尚书于谦、内阁大学士王文被斩于市,首辅陈循、阁臣商辂和萧镃、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等或充军或削职为民。

而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大学士高谷也在随后不久被迫致仕,其他九卿高官如户部尚书张凤、都察院左都御史萧维桢也被贬往南京。

至此景泰重臣几无一幸免,全部被扫荡一空。

作为政变集团的唯一文臣,徐有贞,在政变当天就被破格提拔入阁参赞机务,随后加兵部尚书衔兼翰林学士。

正月二十一日时,石亨、张軏等封公拜爵,以首功自居的徐有贞大为眼热,也撺掇石亨为自己求个爵位。

于是英宗皇帝封徐有贞为武功伯,在内阁阁臣被清理一空后,徐有贞又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成为有明一代唯一以超品入阁的首辅大臣,其权势当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太监曹吉祥宦官出身,无爵可授,英宗便赐田褒奖,任命其专掌京营,并加封其养子曹钦为都督,后又封世袭昭武伯,此等恩宠也是满朝侧目。

除此之外,石亨等人又以夺门护驾之功保奏四千余官军,实际冒功领赏已达数千之众,但英宗也未加甄别全数给赏。

政变集团在正月之后,已经完全把持朝中内外要害,成为大明当之无愧的新贵势力。

影视图片

裂痕与覆灭

1

虽然复辟集团掌握了政权,可朝中势力却并不能笼统的以功臣和非功臣来划分。实际上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主要谋划者不过是在政变前的几天内临时拼凑,显然不会有什么共同的政治理想,在夺门成功后,各人出身的不同、执政能力的差异势必让这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分崩离析。

太监曹吉祥大字不识,石亨也仅粗通文墨,两人招权纳贿,举荐大批投靠的官员充任六部侍郎、内阁学士,这些举动自然让掌握事权的徐有贞大为不满。

徐有贞翰林出身,虽人品有亏,可也是有政治抱负的,只不过太急功近利了些,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在成为内阁首辅,深得英宗皇帝信任后,徐有贞就开始和曹吉祥、石亨划清了界限。

天顺三年三月(1457年),新组建的内阁共有阁臣四人,徐有贞、李贤、许彬和薛瑄。李贤是由张軏举荐入阁,许彬则是石亨推举,而薛瑄是当初迎英宗回朝的杨善推荐。曹吉祥虽然在内阁插不上手,可极力笼络新入阁的学士,并打压司礼监的影响,以达到内宫事权尽归于己的局面。

这时候朝廷的权力格局已经十分清晰了,徐有贞虽为首揆,可被曹、石二人掣肘,难有作为,自然想要扳倒曹、石,重新恢复文官执政的主导局面。

而存有这样的想法可不止徐有贞一人,还有刚入阁的吏部右侍郎李贤。

影视图片

2

李贤为人正直,官声不错,曾随扈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之变后,幸运的死里逃生平安回到了京师。在景泰朝,李贤因干才著称,被简拔为兵部右侍郎,协助于谦处理部务,深受于谦赏识。

如果说大明有谁值得李贤敬佩,那于谦绝对算一个。于公诚忧国家,不谋私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的凛然风骨,也影响着李贤的为人处世。

南宫复辟,于谦含冤被杀,京师笼罩着株连攻讦的白色恐怖,如果不是曾随扈英宗出征,在朝中有着良好的声望,李贤也许早就被赶出朝堂。

在政变集团势大的情况下,李贤保持了沉默,他与很多朝官一样,认为英宗复辟后,政局会“太平可立而待”,但曹、石等人的乱政,让本就飘摇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武官掌权,太监乱政,大明的天下一时乌烟瘴气,驱除曹、石等人,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而李贤虽被政变集团推举入阁,可对张軏、石亨的拉拢无动于衷,曾在英宗面前力争,保全了吏部尚书王翱,挫败了石亨试图染指吏部的企图,从而惹恼了石亨。

在对抗石亨、曹吉祥势力对文官执政权力的侵蚀上,李贤与首辅徐有贞有着共同的利益,于是两人暂时结为同盟。

扳倒曹石二人,最终当然要看皇帝的态度。

由于曹、石贪婪无度,多次贪功冒赏,已经引起英宗的厌恶,徐有贞趁机进言试探,说了一些石亨、曹吉祥的贪横不法事,果然让英宗生出遏制两人的想法。

天顺元年五月,监察御史杨瑄上疏直言,忠国公石亨、太监曹吉祥侵占直隶府千顷土地,请派巡按御史复勘,悉令退还。

英宗召徐有贞和李贤商议,两人都说杨瑄所言公正,不避权贵,应该准其所请。英宗大为赞同,下旨嘉奖了杨瑄,并令户部移文巡按御史覆实以闻。

皇帝的举动引起了曹吉祥、石亨两人的惶恐,既然已经和徐有贞撕破了脸,两人于是便联起手来,准备构陷徐有贞,将其彻底打倒。

政变集团内部的争斗一触即发!

3

曹吉祥身在内宫,常伴皇帝身边,有着天然的政治优势。

因为英宗皇帝此时正眷宠徐有贞,时常召见,甚者屏退他人密语,这让曹吉祥借机想出了构陷徐有贞的毒计。

一日曹吉祥令手下小宦官偷听皇帝和徐有贞说话,然后向英宗皇帝告密,说了听到外间传闻皇帝和徐有贞的密语内容,这让皇帝吃惊,追问密语如何泄露,曹吉祥对道,是徐有贞到处宣扬,现在外边都知道了。

英宗皇帝还真以为说话时只有他和徐有贞两人,密语必然是徐有贞有意泄露,心中对徐有贞大为不满,开始稍稍疏远。

可徐有贞没有意识到皇帝心理的变化,还在为嘉奖杨瑄一事欢欣鼓舞,以为扳倒曹石的时机已到,当年六月准备安排十三道御史张鹏、周斌、费广等交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违法事,以期毕其功于一役。

但在御史言官们上疏之前,给事中王玹将这个谋划泄露给了石亨,石亨慌忙去找曹吉祥,两人跪在英宗面前哭诉迎驾复位时的惊险不易,并说,带头的御史张鹏是被诛杀的景泰亲信太监张永的侄子,张鹏之所以联合诸御史弹劾他们,是为了结党排陷,替太监张永报仇。

影视图片

这种栽赃很是毒辣,英宗皇帝本就对复辟一事敏感,有景泰朝背景的御史打击政变功臣,这不就是在质疑夺门复辟的正当性吗?于是英宗立刻下诏逮捕了张鹏等御史们。

事情急转直下,到了这幅田地,徐有贞也有些不知所措。

石亨和曹吉祥这会儿又怎么会放过徐有贞?两人要求皇帝追查幕后主使,自然把徐有贞牵连了出来。石亨、曹吉祥再接再厉,继续唆使亲信弹劾徐有贞、李贤结党营私,皇帝将两人下锦衣卫狱问罪。

徐有贞这时候也是运气好,恰好当天风雨大作,掀倒树木毁坏房屋,甚至连奉天门东吻牌都被推毁。

大臣们认为这是上天示警,应该宽宥刑狱免灾。

于是徐有贞被贬为广东右参政,李贤也被贬为福建右参政。

可石亨和曹吉祥怕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在徐有贞离京赴任时,又诬陷其诽谤圣上,英宗皇帝差人追到山东德州又将徐有贞抓回,另命锦衣卫会同三法司问罪。

可有意思的是,徐有贞再次运气爆棚,在七月初六夜,承天门又发生了火灾,灾异频发,按照当时的说法自然还是老天爷在示警,这下徐有贞保住了小命,被特旨宽宥,改为发配云南金齿为民了事。

而李贤则因给英宗皇帝留下过干练的印象,且此时内阁多庸碌辈,无人主持大局,于是英宗皇帝便以李贤并未参与徐有贞结党之事为由,免去李贤罪过,官复原职。

死里逃生的李贤,意识到了想要扳倒曹石两个庞然大物,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耐心等待机会,只有当皇帝对曹石两人的忍耐达到极限,才有可能一击必杀。

4

明英宗兵败土木,受俘瓦剌,这是他一生都不能洗掉的污点,即便是重新登上皇位,这种负面影响也依然存在。

英宗听从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建议,杀害了于谦,株连了一批景泰时的大臣,以为这样就能恢复皇帝的权威,熟不知此举严重损害了圣名,反倒成全了政变集团的权势。

石亨和曹吉祥等人贪得无厌,“干请无虚日”,当初仅有数百人的迎驾队伍,冒功到四千多人,英宗只要不傻,就不可能不厌恶。

而石亨居然不知收敛,凭借迎立之功,干涉内阁及六部九卿人选,更是降低了皇帝的信任。

天顺元年九月,由于石亨等人频频入宫觐见,甚者领亲信一同求赏,英宗特意下旨:“今后非有宣召,总兵等官,不许擅进。

英宗开始意识到了石亨等人贪婪擅权的真面目,他有意重用李贤遏制石亨对朝政的影响,李贤也不失时机的劝谏英宗:“权不可下移,惟独断乃可!

英宗皇帝深以为然。

影视图片

天顺二年(1458年)正月,石亨的党羽,任职不过数月光景的兵部尚书陈汝言因贪赃枉法被下狱治罪,在抄没其家后,发现陈汝言家“财物累巨万”。

英宗闻之大怒,命人将财物堆放在大内廊庑下,特意召石亨等人来看。英宗指着这些财物生气道:“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赀!汝言未一年,何多也?”石亨跪在地上无言以对。

陈汝言是在石亨大力举荐下才成为兵部尚书的,人品低劣,才干不足,和于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英宗当着石亨等人的面当众指出,于谦的清廉,不能不说他已经开始惋惜于谦之死了。

没过几日,英宗与恭顺侯吴瑾等人在内苑击毬,石亨等人求见,人还没走近,就听到英宗以毬杖击地,对石亨等远远恨声道:“好个于谦!

这让石亨等人尴尬的不知所措。

之后鞑靼入寇,吴瑾可惜道:“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后神色黯然,也大为惋惜。

醒悟到于谦的冤死,石亨等人在英宗心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影视图片

天顺三年五月,李贤在夺门政变的正当性上给予石亨等人致命一击,他给英宗分析,景泰病重,帝位本就应该归英宗所有,文武百官最后肯定是要上表请上皇复位,何必行夺门之举?也幸亏成功了,若是景泰提前察觉,石亨等人死不足惜,陛下到时该怎么办呢?

英宗听后深以为然,政变的最大受益人绝非自己,而是那些所谓的夺门功臣们,皇帝愈发厌恶石亨之辈的张扬跋扈,心中那点被迎复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

天顺三年八月,石亨鉴于自己地位的岌岌可危,开始暗中指使亲信上表请皇帝派他的侄子石彪镇守大同,以达到“表里握兵柄”巩固权势。

但石亨不知道,他早已被英宗监视起来,这种图谋兵权的计划当即被察觉,英宗怒不可遏,下诏逮捕了石彪,石亨也被夺职闲住看管起来。

早就对之前四千冒功之人耿耿于怀的英宗,又下诏全面清查冒领夺门之功而升官的人,拉开了清算政变集团的序幕。

同年十二月,李贤再接再厉,与英宗大谈夺门,他认为“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于是英宗皇帝下诏,亲自否定了夺门的说法。石亨之辈失去了功劳的法理依据,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5

天顺四年正月,锦衣卫指挥使逯杲上奏,言说石亨对皇帝有怨言,还蓄养无赖,妖言惑众,图谋不轨。

朝臣们都认为要从严处置,石亨因而被下狱抄家论死,石彪以及石亨之孙也先后伏诛,石亨的势力宣告瓦解。

石亨的败亡让曹吉祥惶惶不可终日,为了争取主动,他和他的养子曹钦笼络京中骁勇善战的达官,“渐蓄异谋”,准备阴谋叛乱。

天顺五年七月初一,因达官马亮害怕事败殃及自己,连夜揭发了此事。

英宗皇帝在当夜收到吴瑾和孙镗的投书后,立即命人将曹吉祥抓了起来,同时下令要严守皇城和京城九门。

夜四鼓,即四更天,也就是七月初二凌晨一点到三点间,曹钦率领五百余人先杀了锦衣卫指挥使逯杲,又攻入东西朝房杀了左都御史寇深,并砍伤大学士李贤胁迫他书写免罪奏疏呈递皇帝。

皇城诸门禁闭,曹钦一时攻打不下,在从长安左右门转战到东安门时,孙镗和吴瑾率领的禁军已经赶来,一直打到中午,才将叛军击溃,曹钦逃回家中投井而死,事后曹吉祥也被当街凌迟,显赫一时的中贵人曹吉祥也走向了末路。

天顺八年正月,英宗驾崩后,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在李贤的建议下,张軏、杨善等夺门功臣的后人也被褫夺爵位,至此当初的夺门政变集团无一人幸免,都被无情的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之中。

之后商辂被召还,于谦、王文等也被陆续平反,时人无不拍手称快,都谓:“天道好还!

政变集团覆亡的深层原因

曹石之辈的权势来源于迎立明英宗复位,可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英宗本是失国之人,若非景泰无子,政局不稳,他还真就没有复位的希望。在重登皇位后,英宗其实是很注意消除曾经的污点的。

英宗每日按时上朝,退朝后,还要召重臣到文华殿商讨政事,对待国事不敢丝毫怠慢,若是按照文官的定义标准此时绝对算勤政的明君了。

只是在对待曹石等功臣上,就有些一味的迁就。

这里边不仅仅是感激之情,更是为了维护英宗复位的法理正当,夺门之臣是对的,是忠臣,那皇帝被他们迎复也自然是政治正确。

可一心想励精图治,改观旧貌的英宗皇帝与曹石等贪婪之徒从根子上就不对路,更别说携手走到一起治理大明了。

曹石之辈收受贿赂,大肆安插亲信,这些举动自然犯了皇帝的忌讳,没人愿意当个傀儡天子,更何况是失去权力八年之久的英宗呢?

当曹石之辈的揽权严重损害皇权的利益之后,试问在这样千古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下,谁又能全身而退呢?

在英宗一面简拔李贤等文臣,一面培养取代石亨等武将的勋贵后,等时机成熟自然是要彻底抛弃这些难以端上台面的家伙。

天顺三年以后,英宗的皇位已经稳固,文有李贤、王翱、马昂等,武有吴瑾、孙镗等亲信,所差的只剩下道义上的借口,即便是曹石之辈罪大恶极,可清算功臣,难免为后世诟病,这对本就没剩下多少好名声的英宗来讲,当然会犹豫不决。

当李贤从法理上否定了夺门的正当性后,那这些因此得官的功臣们哪还有存在的必要?

于是乎弹指间,这群跳梁小丑全部烟消云散,只是因他们而死的忠臣英烈却再也回不来了。

影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