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们陶渊明

我的哥们陶渊明

我和陶渊明神交多年,初次相遇大概在二十年前,他这个人,怎会说呢,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心性单纯,而又倔驴脾气。

在机缘巧合下,我无意间看到了他写的日记,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一则内容。他是这样写的,春秋时,有一嬴姓诸侯国,是为黄国,人以国为氏,故曰黄氏。

在那个弱肉强食,蚕食鲸吞的年代,各个诸侯国都想挑几个软柿子捏一捏,于是在公元前648年,也想奋先王之余烈的楚成王经过厮杀顺利地将黄国纳入了楚国的版图。

从此黄国倾覆,沦为附庸,一蹶不振。直至三百余年后,黄国后代中才出了一位名声大噪的人物,因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这位姓嬴的人物,名唤黄歇,俗称春申君,正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在楚国地位仅次于楚考烈王,在黄国后裔中可谓是风光无两。

看着生不出儿子的楚考烈王,黄歇恨不能亲自上阵为君分忧,事实上,后来的他真的付诸了实践,居然将自己怀有身孕的侍妾进献给楚考烈王,而蒙在鼓里的楚考烈王着实做了一回头顶冒绿光的冤大头,在黄歇的努力耕耘下,楚考烈王如愿以偿地生了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楚幽王。

就这样,春申君黄歇仅凭一己之力,用一种神鬼不知的手段为黄国复国,而在此之前,商人吕不韦早以同样的手段,也将怀有身孕的爱妾献于秦国的异人,并将生下来的孩子顺利推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这个孩子正是后来的秦始皇。

可惜,用尽阴谋的黄歇和吕不韦都不得善终,《越绝书》上记载黄歇被楚幽王所杀,《秦本纪》上也说吕不韦被秦始皇赐死,真是出奇的相似,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是个神奇的玩意儿。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唇亡齿寒的楚国又怎能幸免!就在秦、楚大战之际,楚国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而早已沦为楚国附庸的黄国也在这次战乱中不得已离世避祸,幸免于难的黄氏族人最终在武陵一带觅得一处人迹罕至的小岛,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为免外界打扰,黄氏族人潜心研究奇门遁甲之术,在岛上用桃树布阵,若无接引,外人实难闯入。

直到六百年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间,有一位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合该是天缘凑巧,竟然误打误撞地发现了黄氏族人隐居地,我的哥们儿陶渊明知道这件事以后,看着自己的八九间破破烂烂的茅草屋,实在对武陵人描述的世外桃源向往的紧,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极其有名的《桃花源记》。后来南阳的名士刘子骥曾多次寻访桃花源,可惜被岛上桃花阵所迷,寻至病终,也未能如愿。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的日记到此戛然而止,末尾处画了一排大大的问号,意思很明显,老陶是在好奇后来桃花源又有怎样的际遇。

我给陶渊明说,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有一位大文豪,江湖人称金庸,他最清楚桃花源后来的故事。自晋太元中六百年后,已是北宋神宗年间,黄氏族人中有一男子,因不想终老山林,在外求学多年,终于在38岁,神宗元丰五年时金榜题名,考中了状元,这男子名叫黄裳,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等。宋神宗问他籍贯何处,黄裳一脸为难,因为在北宋的行政区划上面根本没有一个名字属于黄氏村落,但状元到底是状元,黄裳心念电转,想起陶渊明曾为他们村写过的一篇《桃花源记》,于是把源改为岛,回禀道:我的家乡在桃花岛。

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哲宗死后,徽宗继位,政和年间,宋徽宗搜罗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的人,正是黄裳。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使黄裳深悟其道,他将所悟所得编写成书,书名《九阴真经》。黄裳死后,落叶归根,葬在老家桃花岛,葬礼由老黄村长主持。不久后老黄村长病故,村长之位由其子小黄继承,而这位新任的村长,名叫黄药师,人称黄岛主,他的妻子叫冯蘅。生了女儿叫黄蓉,倒插门的女婿叫郭靖。外孙有郭芙,郭襄,郭破虏。

好了,梦醒了,再胡说估计陶渊明又要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