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为何在历史上却有着极高的评价?

朱高炽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为何在历史上却有着极高的评价?

朱高炽虽说在位期间很短,他上位到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在他去世以后,明朝的大臣们在为他定庙号时,还把他的庙号定为了“仁宗”。

朱高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得到一致好评呢。

▲图片:朱高炽登基剧照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如此看好他,并不单指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在他还没上位之前的事迹同样值得人们称赞。

他是朱棣的第一个儿子,性格非常沉稳,向来少言寡语。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以及做事方式,早早就越过朱棣,把这个孙子定为世子。可是作为父亲的朱棣却完全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有些厌恶。

朱高炽从小不喜欢运动, 所以他的体格逐渐变得非常虚胖,已经严重到,需要两个非常壮硕的侍卫扶持才走得动了,如果没有人扶他,连站立都无法做到。朱棣身为体格健美,能力非凡的皇帝,可是他的这个儿子,却完全没有遗传到他身上的体格优点,所以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对于他来说,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他更加相似,所以他也更加喜欢他的二儿子。

▲图片:朱棣剧照

后来朱棣发兵造反,他最喜欢的儿子也随他一起到战场上厮杀,至于他最讨厌的儿子,因为无法单独行动,只能待在家里做后援。

朱棣在战场上多次陷入险境,每次朱高煦都会出现在他身边及时救援,更是增加了朱棣对他的好感。除了说一些话语激励他在战场上建功之外,也对他表达出了更看好他的意思。

事实上,朱高炽虽说没有跟随父亲到战场上厮杀,但是他留在家里面也并非完全没用。或许他的作用确实没有他二弟那么大,但是在靖难之役中,他也起到了大作用。

在他负责镇守北平时,皇帝让手下的大将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军队去攻打他。在皇帝出兵以前,特地让人送了一封密信,交到朱高炽手里,信里面指明,如果他主动投降,就把他封为王爷。

▲图片:朱高炽剧照

虽说当时朱高炽的手里只有一万多兵力,可是他却连信的内容都没看,就直接把信交到他父亲手里了。而且他在镇守北平期间,一边管理城镇,一边积极听取当地将士的各种建议,最终成功迫使皇帝退兵。

北平对于朱棣来说可是咽喉之地,一旦失去这块地方,哪怕朱棣的能力再神,同样很难得到登基的机会。可以说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登基,朱高炽有很大的功劳。

在朱棣顺利上位之后,君臣一起商量立太子的问题,把这两个儿子的所有功绩都搬到台面。在两个儿子的对比之下,朱棣总算看到了大儿子的能力,也开始重视起来。经过很慎重的思考之后,朱棣的理智最终战胜了他的情感,选择把朱高炽立为皇太子。

▲图片:朱高炽剧照

可是朱高煦向来非常自傲,一心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当上太子,所以在他争夺太子之位失败之后,心里非常怨恨。为了拉太子下马,他更是想尽各种办法诬陷太子,不过都没有成功。

后来皇帝让太子监国,他又再次起了小心思,诽谤太子没有能力完成皇命。尽管朱高煦对太子各种陷害,可是太子的心胸就如他的身体那么宽阔,从来不会对他怀恨在心。后来朱高煦被查出来有大量的违法乱纪行为,皇帝在一气之下想要直接剥夺了他的名分,把他贬为庶人。

这时候还是太子出来替弟弟说情,皇帝看在太子的份上才饶了朱高煦一次。

▲图片:朱高炽剧照

朱高炽在顺利登基之后,对曾经陷害过他的兄弟,不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帝王心态给他们加官进爵。如果换做是其他兄弟,想必在上位的第一时间就清除掉所有隐患,以免在日后自己皇位不保。朱高炽的这种行为已经算仁义了。

而且他在位期间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奖惩制度,多次任命贤德之人为臣,同时支持朝中臣子劝谏自己。朝臣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他也会积极听取。

对于建文帝手里的旧臣,朱高炽在位期间也极力平反,罪行不重的也尽可能赦免。他上位之前因为经历了太多战乱,所以国力比较衰弱。他上位之后特别注重农耕的发展,大力支持生产业。尽可能减少征兵,让百姓得以修身养性。

▲图片:朱高炽执政剧照

正是他上位之前以及在位期间的所有成绩,给他短暂的生命增添了浓重的历史色彩。所以他的“仁宗”庙号,无人提出任何异意。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浩实验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