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

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

一部书,第一次为西方人开启了东方之门,让很多欧洲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心怀东方情结。然而,这部奇书却又遭到众人的质疑。是作者的杜撰,还是作者本身的经历更让人怀疑?

《马可·波罗游记》

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当地的富商大贾,为了一些商业活动,经常奔走于地中海东部。

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父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跋涉,经过四年多的旅行,在1275年到达蒙古大汗驻所上都,见到了当时很渴望了解欧洲情况的忽必烈。

在1275年至1292年的17年间,马可·波罗一直以客卿的身份在元朝供职,因为办事认真、谨慎,受到忽必烈器重。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他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除了视事京城,他还经常奉大汗之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 足迹远至中国的西南及邻国缅甸、暹罗(今泰国)、越南、印度,并曾巡游中国南方各省,还做过扬州地方官。马可·波罗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的民风民情、物产状况,回来向大汗报告。

1292年夏天,利用护送蒙古公主到波斯(今伊朗)的机会,马可·波罗与父亲和叔父三人从泉州出发,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威尼斯。

带回许多东方珍宝的马可·波罗成了富豪,人称“百万君”。但同时也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因为很多威尼斯人认为他的“天方夜谭”不可相信。

回国后,马可·波罗参加了

对热那亚人的战争,被俘入狱。在狱中通过他的口述,由同狱的比萨文学家鲁斯提执笔,完成了流传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

这本书问世后就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著作,至今已有五六十种不同版本,成为风靡一时的“世界一大奇书”。

质疑《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它的真实性不断提出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主要的疑点。

疑点之一: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极为庞大,一切大小事项都会被记录在案。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臣子,又是外国人的身份,在当时的朝廷应该是引人注目的。但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找不到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一些文献中记录了其他欧洲人,却没有马可·波罗。

疑点之二:《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很多地方的统计资料都很模糊,把中国丰富多彩的景象变成灰茫茫的一片,对蒙古皇帝的家谱也说得含混不清。他在书中提到的两地距离,有些极为精准,有些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疑点之三:茶和汉字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产物,当时中国女子裹脚也是异于域外的一个鲜明现象,但马可·波罗在书中从未提到中国的书法,也没说喝茶,更没有对女子裹脚的描述。

疑点之四:书中出现了许多中国地名,采纳了不少波斯语的叫法。对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描写,错误之处也很多

也有欧洲学者说,你或许会怀疑马可·波罗到底都去过哪些地方,可是一旦踏上他曾走过的道路,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深信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因为他的描述太准确了。如果有人质疑,也是因代笔的鲁斯提一向喜欢渲染、添加想象,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