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冰心交恶的真相告诉我们女人们间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小事

林徽因与冰心交恶的真相告诉我们女人们间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小事

据说,林徽因看完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满心不高兴,托人从山西带了一坛老陈醋给冰心,寓意明显。

民国女性中,关于林徽因几乎所有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一来是因为八卦心理作祟,二来那个时代的女子才情确实令人神往。

林徽因

算起来,冰心和林徽因渊源满深的。冰心丈夫吴文藻、林徽因丈夫梁思成是名牌大学清华大学1923级的毕业生,属于同学加室友铁杆关系。而冰心、林徽因均从福州大家族走出来,前辈们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关系。一直到1925年,他们四人还在美国异地相聚,游山玩水谈天说地,还举行了几次野炊,留下唯一的四人合影。一般情况下,按此路径发展下去,他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事与愿违,后来冰心和林徽因二人公开结怨,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这让后人为之唏嘘不已。

林徽因

起因:冰心发表文章《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和暗喻林徽因

林徽因和梁思成海外归国后,居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这两人人缘好,学识魅力也强大,于是很快在他家聚集了当时的社会名流精英,阵容强大。

比如,诗人徐志摩(林徽因疯狂追求者)、哲学家金岳霖(逐林而居,为林徽因一生不娶,林的忠实守护者)、文化领袖胡适(民国时期老好人,到处都有他)、作家沈从文(小学水平当了讲师、写了好文的逆袭者,得到胡适、徐志摩等人多次帮助)、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等,他们常常在周六下去相约北总布胡同3号,喝茶谈天说地。在这里,林徽因总能提出一些非常尖锐或是有趣话题,大家勇于发言,各抒己见。客厅真正的主角不是梁思成,而是他的太太林徽因。

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著名的文化沙龙,也就是冰心说的“太太的客厅”。

有人称赞,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冰心就属于后者。

两人珍贵的照片

1933年冰心忍不住发表《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小说。

这篇小中塑造了一位太太,她养尊处优,爱出风头,且有心计,许多男人对她死心塌地。

文中说到: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林徽因的女性朋友确实特别少,没有办法,女性一般不喜欢如林徽因这样才貌双全的,劣根性啊。

文中还说到:

在我们太太那软艳的客厅里,除了玉树临风的太太,还有一个被改为英文名字的中国佣人和女儿彬彬,另外则云集着科学家陶先生、哲学教授、文学教授。还 有一位诗人,此诗人头发光溜溜地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

太狠了,真不怕得罪人。

这篇文章把北平知名男性都点了一遍,其中“女子的男子”估计暗指就是徐志摩。

这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不关注不行,当时但凡有点名气的都被讽刺和抨击了。

于是出现本文头林徽因给冰心送山西老陈醋的事情了。

金岳霖就此也说过:这篇小说“也有别的意思,这个别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自此,两人公开结怨。

林徽因、梁思成

加深:都是徐志摩绯闻给闹的

除了《太太的客厅》公开两人结怨,还有一个事,更加莫名其妙。

林徽因在东北任教后生病了,在医生的建议下,梁思成将太太林徽因送至北平香山休养。休养期间,金岳霖、张奚若、罗隆基、凌叔华、沈从文等人常结伴去看望林徽因,而徐志摩更是三番五次去看望林徽因。

本来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就是恋情朦胧的,现在两人都成家了,徐志摩还这么不检点,毕竟人言可畏。冰心实在看不过去了,也跑到山上看望林徽因,冰心劝过她不要心软,别被徐志摩的诗意欺骗,因为她觉得那是“游戏”。

估计林徽因听不进去。

不久,应丁玲稿约,冰心写了一首诗《我劝你》,诗里描写“一个有夫之妇爱上了一个诗人,被他的诗情画意俘获,而她的丈夫却很痛苦,但不可能永远糊涂……”

诗中写道:只有女人知道女人的心,虽然我晓得,只有女人的话,你不爱听。

冰心

徐志摩与沈从文看不下去了,给冰心起了外号就做“教婆”,也许是觉得这女人多管闲事吧。

据记载,1938 年后,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了近三年,从未发现两人有交往经历。看样彼此给予的伤害太大了,又是一桩“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公案。

林徽因与冰心公开结怨,表面上是一些琐碎的事,不外乎冰心看不过去林徽因的言行,使用公开渠道提出规劝,暂不论方式方法的问题,其实源于两人的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性。

这个两个女子完全不同,一个才貌双全,天生就有男人缘;一个才华横溢,生活优渥,当显得古板尖酸。

冰心传统思想中看不惯林徽因的种种作为,而林徽因的灵跳性格也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同一个小圈子的两个女人反目,看似都是因为小事,实则在他们看来并非是小事。

假如,冰心能忍住对她人的善意指手画脚。假如,林徽因与之能及时沟通不针锋相对。假如,冰心不把生活中对别人的看法写到文字中针对性公开发表,也许没有后续的事情。

只是,历史不存在重来,假如永远定格在过去

--end-

本文为「历史拾遗」系列文章,侧重分享有料、有趣的小历史,每篇大约1000-1500个字。实际上,历史的精彩不在于还原,更在于你的想法和历史的重叠。

鉴于时间仓促,文中恐有遗漏或者失误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让我们一起感受一场2000年历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