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墓,专家发现9条盗洞,文物一件没丢,打开墓道后恍然大悟

明朝古墓,专家发现9条盗洞,文物一件没丢,打开墓道后恍然大悟

文|武品文史

湖北省江汉平原北,有一处明朝古墓,墓主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24子郢靖王朱栋。然而到了近代,这位郢靖王墓却一直不得安宁,先是气势恢宏的地面建筑被侵华日军的炮弹销毁殆尽,后来就连古墓也多次被盗墓贼光顾。

只是这些盗墓贼运气不好,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却始终无法打开古墓,这也就使得文物部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起了抢救性的发掘。

后来经过考古专家勘察发现了9条盗洞和炸药的痕迹,但是打开古墓后,文物却一件没丢,让人感到惊奇,这座古墓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郢靖王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因为从小体弱,因此,年仅24岁就去世在自己的封地,随后被葬入了郢靖王墓中。

根据史料记载,郢靖王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气势磅礴十分宏伟,不仅有127丈高的红色城墙,而且还有各种大殿以及房屋近40间。地下部分也很庞大,有大小墓室数6间。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郢靖王墓的地面建筑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被全部摧毁,成为了一片废墟,所幸日军并未对地下的古墓进行挖掘。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盗墓贼窥觊郢靖王墓中的陪葬品,曾多次进行盗挖,最严重的一次是盗墓贼使用炸药,把墓顶上8米厚的土层全部炸完,也正是这次盗墓让文物部门感到害怕,他们不知道这些盗墓贼还会使用什么手段。

于是文物部门最终决定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座经历数次被盗,但是数次都躲过劫数的郢靖王墓,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惊喜。

考古专家随即对古墓展开勘察,并在古墓四周发现了9条盗洞。在确定了墓道的位置后,考古队准备进行发掘。

然而,考古专家发掘的时候发现,墓道口的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土质不仅很硬,而且很干,土内还掺杂了许多杂质,发掘的器械碰上去都当当作响,按照往常的经验,发掘墓道一般5-7天即可完成,然而这个墓道却清理了半个多月。

当墓道终于被清理完毕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3块巨大的封门石,每块巨石的重量大约都有1吨以上。这样的巨石矗立在这里,明显就是为了防止盗墓,不仅如此,这3块封门巨石用的是糯米石膏封合,普通方法已经无法将其打开。

无奈之下,考古专家请教了大量的石匠以及专家,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打开,然而这还没没完,封门巨石后面还有封门墙,而封门墙后面就是两扇巨大的石门,石门的厚度达到了近20厘米。考古专家随即感叹,有这种防盗手段,难怪盗墓贼无法进入。

专家进入墓后发现了600余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元代青花瓷更是成为了湖北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人们在欣赏这些文物之余,不由得感叹古人对于陵墓的防盗智慧,郢靖王墓前后共有4道防盗系统,尤其是前两道系统,差点连考古专家都给难住了